旗下微信矩阵:

【投资界日报】阿里投资新浪微博 小米“神话”或破灭

腾讯社交广告产品运营周锦增博客爆料称,阿里巴巴将对新浪微博进行战略投资,预计将获得新浪微博15%-20%的股份。
2012-11-20 07:45 · 投资界     
   

   【资本事件】

  1,传阿里投资新浪微博估值最高30亿美元

  投资界11月17日晚消息,腾讯社交广告产品运营周锦增博客爆料称,阿里巴巴将对新浪微博进行战略投资,预计将获得新浪微博15%-20%的股份。而此次对新浪微博的估值为20-30亿美元。目前两家公司均未正面回应相关传闻,媒体人程苓峰称交易已落定。

  周锦增微博上透露:“微梦创科有6%是管理层持股,有4%是可发送的期权,10%是员工持股。总计20%。另一说法称管理层和员工共同持股15%,大部分由核心管理层持有。”

  2,全球投行预计将再裁员4万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最新报告称,除了已经宣布的裁员,预计今后几年全球投行将再裁员4万人;至少有1/3的投行打算放弃全球宏伟目标。

  3,柳传志谈创业:将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

  28年前,柳传志带领10个科研人员,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开始走上创业之路,那一年他40岁。至今,柳传志对当年的创业坎坷仍历历在目,“原来总是被人骗,刚开始是被骗了14万元,后来差点被人骗走了300万元,两个礼拜之后把钱追回来了,心还继续狂跳不止。联想年年都是要死要活的,我们当时不仅仅是伤筋动骨,而是已经到了生死边缘,弄不好摔一跤就死了。”

  4,中概股私有化浪潮:退市趋势成常态

  根据美国投行罗仕证券发布的截至今年6月末的统计数据,自2010年4月以来,有33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私有化。若算上分众等近期提出退市计划的公司,离开美国市场的中国公司数量更多。值得注意的是,盛大私有化,分众传媒宣布“撤离”,似乎意味着中国主流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主动退市已成为理智的商业行为。

  5,传红杉已完成第四期中国基金募集

  据外媒报道,红杉资本中国正在募集专注于中国市场的第四期创业基金。红杉资本中国拒绝对此作出评论。

  据汤森路透社报道,这只基金被命名红杉资本中国创业基金Ⅳ,是继红杉资本于2010年完成第三期创业基金募集后发起设立的另一只基金,第三期创业基金规模达十亿美元。

   【热点追踪】

  6,互联网手机围城:一年之内小米“神话”或将破灭

  互联网手机的江湖一日千里。有些人还没进城就打起了退堂鼓,比如网易;有些人在进城后不久便发现这是一块让自己惊讶的难垦之地,比如盛大和360;有些人则看着城里的乱象,深深为自己的明智而自喜,比如腾讯;如今勇敢地冲进城中厮杀的主力可能是你并不熟悉的名字:大可乐手机、博沃F16、北斗智薄大K……城里唯一的幸存者——小米,也已开始寻找全身而退的道路。

  7,谷歌10大神秘项目

  在很多人眼里,谷歌还是以搜索为本行。但根据媒体的披露,这家公司却在秘密的开始着许多“狂野之梦”,其中就包括无人驾驶汽车、家庭自动化、太空电梯甚至“预测”未来等项目。或许,在未来这类在我们现在看来不可以思议事情将由这家公司帮我们实现。

  8,苹果市值堪忧:俩月蒸发掉一个“可口可乐”

  在上周五的交易中,苹果股价收于527.678美元,市值跌破5000亿美元。自今年9月份创下705.07美元的历史最高价以来,苹果股价已累计下跌 25%。近两个月里,苹果蒸发掉的市值约为1700亿美元,超过可口可乐的全部市值。尽管它目前市值仍是全球第一,超过美国公司中市值排名第二的埃克森美 孚约1000亿美元,不过唱衰声太多了。

  9,IM“换代”季:MSN被舍弃 微信陌陌酝酿新格局

IM“换代”季

  即时通讯(IM)软件的始祖是ICQ,这是由三个年轻人开发出来的聊天软件,在推出来后很快赢得了全球用户的欢心。随后,雅虎、微软、腾讯等均推出了类似的产品。经过了16年的发展,即时通讯软件市场“换代”趋势明显。ICQ早已没落,MSN被微软舍弃,将在明年初与skype合并,仅在中国大陆残喘。腾讯QQ则有了近8亿的用户群,同时,微信、陌陌等一大批新生代即时通讯软件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市场竞争酝酿新格局。

  10,微信商业化猜想:O2O+游戏平台

  种种迹象表明,腾讯正在微信的货币化问题上进行着谨小慎微的尝试,这是腾讯需要尽快面对的一个话题,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已经开始对腾讯的传统PC互联网业务产生冲击。

  略显嫉妒的周鸿祎没有给马化腾支招。本报记者走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他们认为马化腾应该这样出牌,未来生活服务电商和游戏平台很应该成为微信最主要的盈利来源。

   【大佬语录】

  李稻葵:中国股市的回报率对不起老百姓

2012年11月18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2金融街论坛举行。图为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金融街远远超过20年前绝大部分的观察者、学者和政府决策者所预想的成就,我们的成就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当时的预期,我想我这个观点应该比较符合实际。20年前你如果把当时开会的记录拿过来看的话,我相信当时的决策者,当时的学者,当时的与会者没有想到今天金融街蓬勃发展的局面。未来20年金融街将怎么发展呢?金融街未来的前景如何呢?在我看来,未来20年金融街的发展必须要搭上中国金融改革的大车,要趁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东风才能逐步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未来20年,金融改革将会有什么样的迹象呢?将有会什么动向呢?我认为金融改革从现在开始可能是中国经济下一阶段改革的亮点,是我们改革的亮点。不仅是改革的亮点,可能也是带动其他领域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金融改革的种种讨论已经非常充分了,已经有了相当的共识了。一点坦率来讲,跟国有企业进一步的改革,跟房地产的改革相比,我们的金融改革是领先的。今年9月份,在天津的达沃斯论坛里面我们有一场金融改革的论坛,在论坛上我讲了一个观点,最后他们认为是我们的共识。关键是什么呢?我的观点是金融改革比房地产改革搞得要好,共识要多,是因为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比房地产从业人员的素质,比盖房子的人素质要高。盖房子的那帮人现在没房子盖了,现在搞娱乐了,各种各样的娱乐,个人问题、家庭问题都拿出来讲,我们金融界没看到,我没有看到金融界的从业人员把自己的家里事拿出来讲,变成公共娱乐的话题。你们知道我说的是谁,我不好点名字。所以金融业咱们人的素质高,讨论的充分,咱们有基本的共识。

  是什么基本的共识呢?我认为有两条:第一金融的改革,未来10年也好,20年也好,必须紧紧抓住商业银行的改革,商业银行是咱们金融业的老大,是我们金融业的巨无霸,甚至于恐龙。商业银行风险集中,120多万亿的金融资产聚集在我们的商业银行,占GDP的250%左右,这么多的资产聚集在商业银行,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也是风险高度集中。为什么不可持续?因为商业银行现在虽然利润很高,但是商业银行必须要融资,必须要增加自己的资本金,到哪里去融资?股市愿意融资吗?债市愿意融资吗?到哪里都很困难,人人喊打。同时风险也高度集中,就这么5到10家的商业银行,手中有大量的贷款,有大量的项目在他们手里面,能保一两家如果出现一点波动,会对整个的金融体系带来冲击,这个我想不需要什么天才,不需要梦想获得者来告诉我们,他们的研究比这个细得多的多,我相信梦想获得者们也会同意这个观点。

  所以风险高度的集中,必须要解决第一件事,银行必须要改革,银行怎么改革?必须要想方设法,逐步降低银行的总资产占整个金融业的比重。怎么一个做法?说得非常明白,我认为绕不过去的必由之路就是试行一定的,在严格监管条件下的银行资产的证券化,不要认为银行资产证券化是一个肮脏的词,不要认为银行资产证券化是华尔街2008年金融危机的罪恶之手,这不是符合实际的观点。银行资产的证券化是现代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什么这么讲?如果银行把自己的贷款都拿在自己手里的话,它势必要碰到今天中国银行的困境,自有资金不足,一定要把自己手中比较好的,可以让市场上能够充分了解的,比较公开的,比较透明的一部分资产推向债券市场,然后银行把这个现金拿回来,再补充资本金,或者他继续寻找高质量的资产。这样银行才能够运转起来,银行才能够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就是寻找好贷款的能力能够充分的调动起来,这才是必由之路。如果这件事情能够做好的话,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银行资产的相对比重会逐步的占GDP,占银行逐步的下降。而债券市场不断的上涨。

  我告诉各位一个数字,一说就明白。中国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到GDP的250%,我们的债券市场尽管今年已经大力发展了,也仅仅占到50%,把这两个拢在一块是300%。美国也是这样,美国基本上银行资产加上债券市场之和也是300%,不过人家大头是放在债券那里,小头是银行那里。所以它的结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比我们更加合理,所以银行改革是第一大的抓手,这是我想这里面有共识。当然银行除了资产证券化之外还要有利率逐步的市场化,还要有与银行相关的汇率的逐步市场化,这些都是基本的共识,这是第一个抓手。第二个抓手在未来若干年也是必须的,也是绕不过去的,事实上也是已经做的,事实上我们的证券市场也必须进一步的改革,也必须进一步从根子上改革。证券市场实在对不起老百姓,尤其是股市,非常惭愧。过去20多年我们股票市场平均的回报率,我看毛回报率,还没算通货膨胀是不到2%。过去20年我们的通胀平均4%以上,过去20年我们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剔除是通胀因素接近10%,过去10年是10.4%,我们的GDP增长速度剔除通货膨胀。可是我们的股市才2%都不到,实在是对不起老百姓。

  为什么对不起老百姓?这里面可以讲很多具体的原因,比如说对于股市交易太多,我们的保险资金,我们的退休养老资金没有进到股市,股市的量不够大,流动性不够多,我认为这些对,但都不是根本的。根本的还是制度建设不到家,什么制度不到家?还是我们上市公司治理,还有上市公司的质量不到家。这个地方不到家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没有约束,当时杰弗瑞先生讲得非常好,金融需要约束,股市更需要约束,上市公司更需要约束。现在是什么情况?现在是上市公司如果出现了违规的董事规则一些投票决策,我们小股民,不说小股民,包括机构投资者怎么跟他们说理?谁给我们主持正义呢?这种机制很少。我肚子里面有很多案例,由于时间关系不好一个个讲。即使告他,到了地方法院,地方法院跟政委法又是协调的,又是倾向于保护当地的大公司大股东,最后没有约束力了。

  相反,所有股票市场发达的国家都有这个机制,尤其是美国。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记得有20多起的违规法院的官司,抓金融界的违规,抓证券业华尔街的违规非常有利。最近一例就是麦肯锡公司前任的一把手,他是作为高盛外部董事,开会的时候打了几个电话,现在就被判刑了。我记得是判了4年还是几年,判得相当重。这个人是美国企业界的英雄,是印度的孤儿,最后经过个人的奋斗到了麦肯锡公司的一把手,这种人按理说是美国企业的英雄,但是一打电话,对不起,你犯罪了,我就罚,你严格执法。他追问一下,为什么美国能够严格执法,为什么我们不能严格执法呢?再追问一下,1933年前美国的证券司法不是这样的,美国的证券司法还不是今天这样子联邦司法部直接关系的,以前还是交给地方政府的。现在美国的证券市场司法是美国联邦司法部直接任命的联邦法官和检察官在纽约去抓违规事件,跟纽约地方政府,跟纽约州没有任何关系,非常的严厉,非常的严格。这是联邦法,1933年之后才推出改革。

  我们的法官没有,我们北京的最高人民法院,我没有听说过最高人民法院对证券违规进行过审判。我们的高级法院,北京也好,上海也好,也没有对证券违规进行过审判。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是国家层面,国家层面在上海或者在深圳设立国家层面的高级法院和高级检察院,是专门和直接审理证券上市公司违规的这种案例案件。只有通过这个方式才能够让我们的上市公司认认真真的按照招股计划书去投资,认认真真的赚了钱之后给股民分红,这才能从本质上加强约束,从本质上树立起百姓对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对股票市场的信心。没有这个,一切的一切都是短期的。包括我们的QFII,还有社保基金的涌入都是短期的。所以在我看来,这是我们金融改革的第二个重要方向。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211/20121119338762.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