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近日撰文指出,互联网公司投资热潮逐渐消退,消费电子产品初创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优良的创业环境造就了一批硬件初创,而相对较高的行业门槛,又使得这些公司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全文如下:
作为长期游离于硅谷的技术类型,消费电子产品初创显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加州企业家已经悄然创立了很多小型硬件公司,从手表到数字恒温器,几乎涵盖各类消费电子产品。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典型的发展路径:融资,在美国开发原型设备,由亚洲工厂生产,最后在线上销售。
由于Facebook、Twitter等互联网公司的上市表现不尽如人意,互联网投资热潮逐渐消退,这些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安倍-菲特曼(Abe Fetterman)和丽莎-邱(Lisa Qiu)夫妻二人就是这样的一支团队,今年6月他们在旧金山的两居室公寓内成立了一家硬件公司。这对夫妇开发售价为359美元的厨具Nomiku,用户可以用Nomiku来真空烹调食物。
这对夫妇并没有安传统的融资途径来处理Nomiku公司。今年3月份,他们飞往中国深圳,参加硬件创业孵化器Haxlr8r组织的为期3个月的项目,在此学习如何开发产品原型。6月,他们决定通过筹资网站Kickstarter和AngelList募集资金。现在,他们已经通过Kickstarter募集资金58万美元,并计划在未来数月内结束融资。现年24岁的邱夫人表示:“多数硬件初创的的融资方式都与我们相同。”
创业环境优良
事实上,小型消费电子产品初创的兴起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
鉴于制造和零售成本,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硬件开发公司需要巨大的投入。同时,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也被苹果、索尼、三星等科技巨头牢牢地控制着。
但是,硬件行业已经有所变化。随着3D打印机和提供制造工具的孵化项目的出现,原型设备开发成本已经大幅下滑。第三方服务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机构可以帮助初创寻找制造商。一些制造商也愿意生产小型设备,允许初创一次只订购数千件产品。
夏斯塔创投(Shasta Ventures)风险投资人罗博•康尼比尔(Rob Coneybeer,)表示,如今一件消费电子产品原型成本已经下降到5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一年前,这个数字还高达2000万至2500万美元。
现在的硬件初创还可以通过亚洲制造商代工,并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这样就可大幅削减成本。
商贸服务公司PCH International首席执行官利亚姆•凯西(Liam Casey)表示,由于来自亚洲的航运更加快捷,而且可以通过网站管理订单,这种方式可以让初创公司免受库存压力。按照传统销售方式,公司需要提前估计零售商的商品销售数量,这样难免会出现产品积压的问题。
Kickstarter、AngelList等筹资网站还提供了公平的融资环境。AngelList联合创始人纳瓦•拉惟坎特(Naval Ravikant)表示,对于硬件制造商而言,所有服务都体现出“民主化创业”精神。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搜狐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