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内部人士揭秘Groupon:从市场宠儿到众矢之的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博客通过采访大量内部人士,揭露了即将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团购网站Groupon是如何从市场宠儿变成众矢之的的。
2011-11-03 09:48 · 搜狐网  柯山   
   

  北京时间11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博客通过采访大量内部人士,揭露了即将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团购网站Groupon是如何从市场宠儿变成众矢之的的。

  全文概要如下:

  2011年8月,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焦虑不安。他的公司Groupon过去两年一直都是华尔街的宠儿,突然间形势就发生了根本逆转。

  梅森留不住公司的首席运营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停地向Groupon发出质询。业内其他公司高管称Groupon是庞氏骗局。早期雇员一直要求朝九晚五的工作也该获得六位数的薪水,一位雇员甚至提起了诉讼。梅森和他的董事会则被认为无能和贪婪。

  就在这种转变前的几个月内,华尔街在谈论Groupon时,称它为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它拒绝了谷歌6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正准备一场规模为250亿美元的公开上市,但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Groupon的现金已经耗尽。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什么地方出了错?

  这个由Groupon内部人士讲述的故事,可以解答大部分的疑问。受制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司上市前的“静默期”规定,和与Groupon签订的保密协议,大多数消息人士均要求不要透露他们的姓名。Groupon则拒*此发表评论。

  无心插柳 Groupon诞生

  2006年,梅森是个音乐系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刚刚在芝加哥大学拿到公共政策硕士学位。当时他在企业家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出资和创办的公司参与建立数据库的工作。当时的莱夫科夫斯基已经十分富有,并在互联网领域建立了数家公司,而梅森还只是一名实习生。

  2007年1月,在莱夫科夫斯基的支持下,梅森开始在一家名叫The Point的公司工作。The Point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设计初衷是让大家聚集到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当时的员工都没想把它做成赚大钱的企业。The Point平台于6月份上线,在芝加哥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反响,但仅此而已。

  每周一,莱夫科夫斯基、梅森和一些早期雇员都会开会讨论The Point的发展方向。在2008年中的某个周一,莱夫科夫斯基根据网站上的一次活动,提出了一个可以让这家苦苦挣扎的初创公司获得重生的想法。一般来说,人们在The Point上组织活动多半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但这次一群人在The Point上组团却是为了省钱,他们计划召集想购买同样商品的20个人,看看一起购买能否得到折扣。

  莱夫科夫斯基提出公司可以单独设一个页面,专门用来做团购;但梅森和The Point的其他早期高管对此并不感冒,他们认为这并不是公司的发展目标。但莱夫科夫斯基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想法。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来自市场和公司资金的压力,致使The Point必须有所动作来挽回颓势。就在一片绝望声中,没想赚大钱的边缘团购项目Groupon就此诞生。

  梅森为Groupon定下了一些特点,包括每天一个团购。人数到了才开团。服务本地商家。一些特点成了早期Groupon DNA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不情愿的资本家创立的一门生意。

  幕后策划莱夫科夫斯基

  根据一位熟悉Groupon董事会运作的内部人士透露,梅森是Groupon的“灵魂”,但董事会主席和早期投资者莱夫科夫斯基才是Groupon的“策划人”。这位人士表示,如果外人知晓莱夫科夫斯基每天介入公司管理的程度,他们一定会感到吃惊。

  莱夫科夫斯基是典型的商人,在The Point和Groupon之前,他在多个领域创办过InnerWorkings、Mediabank和Echo等好几家企业并成功卖出。根据内部人士透露,在Groupon早期,真正运作公司的其实是莱夫科夫斯基。内部人士表示,梅森当然不是傀儡,但是如果没有莱夫科夫斯基,Groupon就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当时的梅森只是管管边边角角的工作。

  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莱夫科夫斯基当时既是首席运营官,又是首席财务官,还是董事会主席。梅森则专注于产品和开发。

  正是莱夫科夫斯基带出了梅森,因此众人才得以在最近的IPO路演中看到那个对Groupon商业模式、财务和现金状况侃侃而谈的梅森。莱夫科夫斯基和其他董事会成员都信任梅森,要把他打造成*的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现在莱夫科夫斯基已经不会过多介入Groupon的日常运营,但他仍然是Groupon的*股东,拥有超过21%的流通股,是梅森持有流动股数的三倍。

 

  60亿美元远远不够

  到了2010年夏季,就在Groupon推出18个月后,它已经拥有数千名员工,营收达到了数千万美元,在十几个国家开展业务。Groupon引起其他互联网大公司的注意和收购兴趣,只是时间问题。

  雅虎*个向Groupon抛出了橄榄枝。2010年中,它向Groupon提出了价格在30-4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但虽然雅虎有情,不过Groupon无意。根据多位消息人士表示,梅森就是不想加入雅虎,不想为当时的雅虎首席执行官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工作,他也是这么对Groupon说的。梅森表示,公司才刚刚起步,他还没有准备好。于是Groupon拒绝了雅虎的收购要约。

  Groupon董事会和投资者也提醒过梅森。某一天他要么接受别人的收购要约,要么就让公司公开上市。一位投资者还能回忆起当年的对话:“我们说,好的,梅森。你拿了风投的钱,要记得风投想要的是赚钱撤出。不一定是在明天,但你要意识到会有另外一家公司来收购你的公司。因为这不仅关乎你个人,还有你的雇员、期权和投资者等等。

  很快,梅森又等来了一个大的收购要约。

  几星期内,谷歌提出了57.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如果以这个价格出售公司,对梅森、莱夫科夫斯基和公司其他股东来说都将是巨大的回报。莱夫科夫斯基将因此获得18亿美元。但Groupon投资者和董事会成员凯文•埃法西(Kevin Efrusy)却要求回绝这个收购要约。埃法西来自于风投公司Accel,这家公司也投资了社交网站Facebook。Facebook就是非常明智的拒绝了好几个金额庞大的收购要约,自己发展的很好,因此埃法西也强烈要求Groupon这么做。

  最终,Groupon又拒绝了谷歌的收购要约。

  消息人士表示,埃法西的态度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反垄断调查。Groupon董事会担心联邦贸易委员会将对合并进行长达9-18个月的审查,这可能会搞砸这项交易。

  拒绝谷歌让Groupon投资者和董事会成员改变了对公司的看法。既然连谷歌这么高的收购价格都拒绝,那么Groupon未来就只有走公开上市这条路。这整个经历也让梅森对公司前景的看法产生了改变,他也了解到了自己责任重大。

  Groupon拒绝谷歌收购要约的消息最终被外界所知晓,自此无数投资涌向Groupon,将它拉抬到有一个新的高度。

  德国人入主Groupon

  在2009年到2010年,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Groupon是个有利可图的地方。消息人士表示,当时的销售人员薪水达到了6位数。Groupon拓展的又都是大城市,每天的交易量巨大,因此销售人员的佣金非常丰厚。那时的Groupon还鼓励销售人员互相交往,一对销售恋人的年薪可以超过30万美元。

  初级雇员的高额报酬激怒了一些在Groupon芝加哥总部工作的年长高管。他们认为初级雇员就应该拿初级水平的薪水。相应的改变在2010年5月展开,这时Groupon收购了德国Groupon克隆站CityDeal。

  CityDeal由桑威尔三兄弟创立。据称Groupon收购CityDeal花了约1亿美元,但关键是桑威尔兄弟得到了6.7%的Groupon股票。如果Groupon IPO的规模达到100亿美元,桑威尔三兄弟手中的股票就值6.7亿美元。梅森拥有7.6%的Groupon股票。

  收购一年半内,桑威尔兄弟在Groupon的影响力渐渐与所持股份相符。和其他上市公司一样,在招股书中均有“风险因素”一栏,Groupon的风险因素之一就是桑威尔兄弟辞职,而且这种戏剧性的警告还不足以概括他们对Groupon的影响力。

  那是因为当时他们通过自己的代理人,Groupon英国创始人克里斯•穆哈(Chris Muhr)管理Groupon的销售团队。三人的管理模式夹杂着崇拜、怨恨和残酷,被Groupon雇员们称为“德国模式”。有消息人士就指出,他们是真正的资本家,以营收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

  这位消息人士认为,原本喜欢梅森管理方式的员工都被这德国三兄弟的管理模式恶心坏了。他们真正改变了Groupon内部的欢乐气氛。“德国模式”的结果就是销售人员的高额工资时代结束,也意味着对销售人员来说,Groupon成了一个紧张办公的地方。

  对于这样的结果,有人反对有人支持。梅森则对德国兄弟的做法表示支持。梅森曾经表示:“Groupon是个紧张工作的场所,如果这里让人觉得有趣,那就是我做错了。”2011年10月末的IPO路演中,梅森告诉潜在投资者,他将替换10%的底层销售人员。

  曾经担任过Groupon销售的拉妮塔•黛莉(Ranita Dailey)今年9月对Groupon提起诉讼,控告它侵犯美国联邦和伊利诺伊州劳动法,并要求Groupon向数百名员工支付过去3年中应付而尚未支付的工资,同时对员工进行额外赔偿。

 

  Groupon高管纷纷出走

  自从拒绝谷歌收购要约后,Groupon上下决定倾尽全力实现公开上市。但2011年3月,Groupon首席运营官罗伯•索罗门(Rob Solomon)辞职。很快,首席技术官肯恩•派拉蒂(Ken Pelletier)也宣布辞职。4月份,Groupon聘请谷歌高管玛格丽特•乔治雅迪斯(Margo Georgiadis)代替索罗门的位置,但到了9月份,乔治雅迪斯离开Groupon重返谷歌。

  到底发生了什么?

  消息人士表示,派拉蒂的离职是因为感觉自己身心疲惫,而且他感觉自己已经达成了设定的的目标,为Groupon留下了一个很好的技术架构。索罗门的离职是因为董事会认为他是适合担任初创公司的首席运营官,而不适合长期担任这个职务。

  乔治雅迪斯的离开是因为她是大公司出来的高管,不适合管理初创公司。虽然Groupon的雇员人数超过了1万,但规模还是较小。乔治雅迪斯非常聪明也很有管理才能,但Groupon的环境不适合她。

  另一位内部人士称,乔治雅迪斯离职还是因为她搞错了自己的定位。她以为自己负责公司日常的运营,别人向她汇报工作,她再向梅森汇报。但大家都直接向梅森汇报,这让她很不舒服。而且德国兄弟很强的控制欲也是导致乔治雅迪斯离开的原因之一。

  对此乔治雅迪斯拒绝发表评论。她离职一个月后,Groupon表示不会雇佣新的首席运营官,相应工作由梅森亲自负责。

  不实IPO文件带来负面影响

  今年6月份,Groupon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S-1等相关文件,正式宣布公司将公司上市。

  当时Groupon宣称第1季度营收为6.45亿美元,接近于2010年全年7.13亿美元的营收。银行家偷偷告诉《纽约时报》金融专栏作家安德鲁•索金(Andrew Sorkin),Groupon预计上市的市值规模在300亿美元左右。

  但令梅森意想不到的是,Groupon的这些利好数字没有想以往那样,从媒体那里得到称赞,随之而来的却是嘲笑和怀疑。

  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Groupon S-1文件中显示,公司在2010年第1季度出现亏损。这让人感到奇怪,因为之前梅森在接受CNBC采访时曾表示,2010年Groupon几乎保持全年盈利,但实际上当年它亏损了4.13亿美元。

  仔细研究S-1文件就会发现,Groupon认为盈利是因为使用了一种自己发明的特别财务计量标准:调整后的合并各部运营利润(ACSOI)。Groupon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媒体、投资人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质疑。有人公开指责,Groupon就是一场“庞氏骗局”。

  在Groupon最初递交S-1文件中,ACSOI并不是*令人质疑的地方。其中Groupon所称的“营收”实际上是总营收,而不是净营收。这种说法也让外界觉得疑惑。熟悉内情的人表示,Groupon在S-1文件中强调总营收的做法是为了让公司看起来更加成功。

  在审查过Groupon的S-1文件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Groupon在文件中使用净营收,Groupon在随后递交的文件中做了修改,当然此举导致Groupon的营收数字下降,也给公司造成了负面影响。

  6月5日,就在Groupon递交文件后不久,莱夫科夫斯基告诉彭博社的一名记者,Groupon不是骗子,并且公司将实现“大幅盈利”。为了避免哄抬股价的嫌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很早就规定,企业上市前有“静默期”,在发布招股书后,所有披露事项不能超过其中披露的范围。莱夫科夫斯基显然犯了禁忌。

  后来,Groupon被迫修改S-1文件的内容,包括增加段落,警告投资者无视莱夫科夫斯基所说的话。这些事情单独来看都是小事,但累积起来让Groupon的形象变得越来越负面。

  梅森的行为又让事情变得更糟。8月份他向全体雇员发了一份电子邮件,反击外界对公司的质疑。这封电子邮件最终被科技博客AllThingD刊登,又一次违反了“静默期”规定,也让Groupon的形势雪上加霜。

 

  Groupon能否卷土重来

  2011年10月底,梅森站在灰幕前,为Groupon录制路演视频,这种IPO前发布的视频旨在说服潜在投资者参与公司的IPO。在视频中,梅森对大谈Groupon的财务状况。经历过难熬的8月后,梅森做出了一些改变,他决定不再需要首席运营官,他解雇没达到要求的销售人员。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压力下,Groupon不在新的S-1文件中使用ACSOI。

  梅森在路演中表示,Groupon的营销支出在第3季度出现了较大的下降,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按照传统会计计量,Groupon称它在第3季度只亏损了24万美元,比起前一季度的1.01亿美元有大幅下滑。看起来,Groupon似乎真的像它一直所宣传的那样,将实现盈利。

  但仍有许多人依然看空Groupon。

  就在第3季度数据出炉后,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苏查里塔•穆尔普鲁(Sucharita Mulpuru)告诉美联社,Groupon就是个灾难。它的骗局很快就将被揭露。但看好Groupon的人则表示,很多分析师也在对亚马逊下同样地结论,但亚马逊已经从快速增长向盈利转变。这些人认为Groupon的移动应用Groupon Now将帮助公司从团购网站转变成商业收益管理平台。

  不管怎么说看,Groupon将很快在纳斯达克上市,代码GRPN。规模从先前的300亿美元降至100亿美元左右。

  在见证了过去几个月梅森的经历后,一位熟知Groupon董事会运作的人士表示,美国的戏剧一般有三幕。*幕无名小卒成为大英雄;第二幕他误入歧途;第三幕他卷土重来。梅森能否带领Groupon卷土重来,众人只有拭目以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搜狐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