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种子阶段投资彰显“蒲公英效应” 并非泡沫阶段

北京时间4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赛米尔·沙阿(Semil Shah)是一位对数字媒体、消费者互联网和社交网络领域感兴趣的创业者,日前他在知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发表署名文章,谈到了风投种子阶段的“蒲公英效应”。以下为全文摘要:
2011-04-20 15:44 · 腾讯科技  Kathy   
   

  北京时间4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赛米尔·沙阿(Semil Shah)是一位对数字媒体、消费者互联网和社交网络领域感兴趣的创业者,日前他在知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发表署名文章,谈到了风投种子阶段的“蒲公英效应”。以下为全文摘要:

  创业者常常说的两句话是:(1)“我正在寻找一个技术方面的联合创始人”(2)“我们正在招聘工程师、开发人员和设计师。”实际上,除非他们有强大的人际网络圈,或者一直在全力招聘,或者运气非常好,否则他们找到合适的人的可能性并不大。对于那些在寻找技术方面的联合创始人的人来说,他们的公司可能永远不会成型,除非他们把开发共工作外包(这又会产生其他问题),或自己学习如何编写代码(这个志向倒是很远大,但是花费时间)。对于那些获得了种子资金的人来说,聘用关键的技术人才十分费力,投给产品的风险资金会被用在人力资源方面。尽管新公司在为争夺人才和用户努力奋斗,但也只有一小队人马会获得*轮融资,其余的将不得不勉强度日或干脆关门大吉,而这些公司的人才也将重新回流到劳动力市场中。

  泡沫还是蒲公英效应?

  这其中有大量因素在起作用。建立在线业务的成本已经大幅度下降,所需的时间也已缩短。病毒式平台和社交网络促进了用户采用新产品。从大背景来看,宏观经济形势令创新变得民主化,促使很多人都产生了“建立下一个Facebook”的想法。此外,由于进入种子阶段的资本在不断壮大,似乎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涌现出来。但这些公司会发生些什么事呢?一些人称这是“种子阶段的泡沫,”但我认为这个词不是很正确。相反,我倾向于将之视为“种子阶段的蒲公英效应。”

  在真正的泡沫中,系统内的大量参与者都会感受到“金融疼痛”。在种子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初创企业可能永远无法实现*轮融资,因此这种疼痛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而不是在整个经济中蔓延。的确,很多种子投资者投入的钱无法得到回报,但风险是已知的,也没有人强迫他们投入这些钱。因此与其说它是泡沫,不如把它看作“蒲公英效应”,即倒闭了的公司的创始人和技术雇员们进入到创业生态系统的其他地区,获得新的经历。我最近听说有一个垮台的公司,它只有4个工程师,但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资质,这家公司获得了差不多100万美元投资。在这个公司关闭后,所有工程师都找到了新的去处:一个去了高科技巨头公司,一个进入风险投资公司,一个开始创建新的产品,一个则加入一家已经获得*轮融资的初创公司。这家公司的故事说明,技术人才的选择有很多,如果他们所在的公司倒闭了,他们则会被释放出来,带着更丰富的经历,重新进入这个生态系统其他地区。

  三个原因

  我并不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来讲这个故事,相反,我觉得这是一件积极的事情。首先,还是有那么多的种子资金留在了系统中,工程师想要加入新成立的团队将受到欢迎。第二,科技巨头和投资者正在招聘员工,他们会很乐意吸收更多的技术人才,而且他们也有资金来支持这一行动。事实是,一些工程师的确想回到大公司,领取不错的薪水,享受囤积了食品的厨房,而且这也没有什么可耻的。第三,最关键的是,获得了*轮融资的初创公司极为需要的技术人才。所以这就为一些工程师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因为他们虽然想回去领大公司的薪水,但大公司的办公室政治可能又不太合他们的胃口。

  虽然所有这一切在短期内是波动的,在从整个系统来看,这种趋势是健康的,而且为技术劳动力市场带来了自然整合。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中的工程师,他们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宝贵的创业技能,并将带着这些技能进入下一个地方。这就加快了学习过程,理论上使每个人都变得更强大。整体来说,这对生态系统是有益的,因为天使投资者、微风投、机构种子基金,以及像”天使名单(Angel List)”这样的创新形式都在帮助连接那些拥有资金的人和需要资金的人。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无法获得*轮融资的公司出现,新公司组建的激增最终将有助于减轻寻找技术人才的痛苦。从长远来看,种子阶段并没有处于即将破裂的泡沫中。它更像是蒲公英:风会吹散种子,落到新的土壤中,让它们发芽成长,因此在未来开出更多的花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