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霸菱亚洲曾光宇:多地资金向香港转移 打开中国市场

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主办“2010全球PE北京论坛”。投资界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霸菱亚洲投资董事总经理曾光宇发言。
2010-11-14 12:11 · 投资界     
   

霸菱亚洲曾光宇:多地资金向香港转移 打开中国市场

  投资界11月14日消息,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在北京国贸酒店主办“2010全球PE北京论坛”。投资界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霸菱亚洲投资董事总经理曾光宇发言。

  曾光宇介绍,就香港而言,有一半资金投放在大中华地区,包括香港、台湾、中国本土等等。也有很多资金来自于中东、欧洲、北美,今年更多来自于一些新兴国家,比如说越南、柬埔寨、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等。

  他补充,现在看到也有一些南美的资金往香港转移,比如说利用香港资本平台,比如说进行上市、私募,还有就是以香港作为一个据点,然后打开中国市场。“因为毕竟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在文化、体制方面,其实跟国内现在接轨比较不错。”曾光宇说。

  以下为现场实录:

  我首先想跟大家多讲几句关于我们这个机构的一些背景。香港创业私募投资协会,是1987年成立的,它的目的要推动在香港地区PE和VC市场的发展。20多年下来,现在大概已经有超过200个会员,在我们会员里面,有基金管理者,有LP,也有中介机构、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等。就基金管理者而言,累计的资金管理金额大概是在700亿美金左右。我们这个协会的目的,一方面跟政府方面做接轨,但是同时也是提供给会员很多不同活动的,比如说交流、论坛,还有比较轻松一点的高尔夫球赛、红酒品尝的活动,所以是比较综合类的,也包括定期给年轻从业者的培训,关于PE和VC每一个方面的热门的一些课程,我们是每年做一次的。

  就这个题目而言,国际金融监管对中国的启示。其实分几个方面。首先就中国而言,中国刚开始发展PE、VC产业,可能严格来说大概是10年左右的时间,可能跟欧美发展了三四十年很不一样。因为中国这么大,潜力这么大的市场,增长的这么快,很多国外的一些同业人才也很愿意跟中国交流,就是说怎么套用我们在国外的一些经验,可能起步比较早,用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使得中国的VC、PE市场更健康发展。

  针对香港而言,香港本身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它的经济好坏,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资本的流动。很多资本流进香港的时候,各行各业都非常兴旺。如果资本流出香港的时候,很多行业都变得很箫条。因为香港本身就是这样一个经济体系,就是资金进出非常方便,可能24小时可以把钱调进来,或者是调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没有资本管制,而且法规是很健全的,所以有很多可能是机构或者是个人的话,都会愿意把钱放在香港,然后投放到不同的地方。就香港而言,我们统计有一半资金投放在大中华地区,包括香港、台湾、中国本土等等。也有很多资金来自于中东、欧洲、北美,今年更多来自于一些新兴国家,比如说越南、柬埔寨、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等。我们现在看到也有一些南美的资金往香港转移,比如说利用香港资本平台,比如说进行上市、私募,还有就是以香港作为一个据点,然后打开中国市场,因为毕竟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在文化、体制方面,其实跟国内现在接轨比较不错。

  为什么资本流动会使得我们不仅仅光看香港本身的法规,而且要参照很多别的地方的法规。比如说北美的监管投资机构从事自有交易的法规,对香港影响很大。很多北美资本,美资的投资银行,他们本身在亚洲有大量的私募基金的部门、对冲基金的部门,还有自有交易的部门,我们跟那些业内朋友聊的时候,他们说早晚他们要考虑从母体剥离出去。现在既然北美那边,如果你做投行的话,你专注于做中介业务,比如说股票经纪也好、买卖经纪也好,你不能做自己投资的业务,现在有很多这种团队,自有业务做的很成熟了,包括他们在中国区做的很好,有很多成功退出的案例。时间窗口让这些优质人才从大品牌投行出来,创立他们自己的基金,来继续经营下去。我们跟这种部门在接触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布局下一步自己的发展,就是脱离母体。其实这个法规是北美的法规,但是你说对香港邮没有影响?影响大了,因为很多投行都是以香港作为亚洲地区总部的,所以在很多法规的影响下,可能未来几年会有陆续很多独立的基金公司冒出来。

  第二个,欧洲创投协会的法规,EVCA,这基本上是整个欧洲国家创投私募协会之间的联合协会,他们总部在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各地国家私募股权协会会长轮流担任委员的。目前我们参考EVCA的法规,首先是信息披露方面,我们怎么报告我们被投企业的表现,我们进去的价格,现在目前的市值应该值多少?这个是很难的。为什么?因为私募它很多投的企业本身都是非上市企业。你在非上市企业的时候,你应该是按照成本去入帐的,或者是按照现在市场可比公司来入帐的,因为它本身没有上市,你很难说第三方应该是公允价值是多少。刚开始的时候,十几年前的时候,可能他们的做法,本身这个项目没有退出的时候,按照你的成本入帐,如果有一轮私募,就按照下一轮价格入帐。因为本身非流通,所以价格没有一个季度性的浮动。在近年,EVCA给我们的指引,投一个企业,跟可比公司的市值,然后做一个相对没有流通性的折扣。比如我们投了一个在中国的餐饮企业,我们作为PE投入进去,是一个私人公司,我们在季度披露的时候,那可能需要我们看看当时的可比公司,比如说在国内,或者是在香港上市的餐饮公司平均市盈率是,然后我们打一个折来算它作为非上市企业,上市和非上市之间的流动性的打折,但是这是人为主观的概念很重了,你应该打7.5折还是7折?往往在非上市公司表现的衡量,会有一点人为因素在里面。包括我们很多基金,都是找四大会计师做评估的,我们要把报告给投资人,每个季度给一次,不能自己说打七折对还是打八折对,我们更多要跟会计师商量,会计师也会参考EVCA,然后把报告做出来交给投资人。而EVCA也不断跟业界有交流,他们刚开始可能很多只是跟欧洲本土的基金或者是欧洲的协会交流,最近也和我们交流了,我们6月份的时候,举办了一个行业协会的联合会,我们当时也邀请了北京股权协会的代表出席了,我们也邀请了英国股权协会,包括欧洲股权协会,其中一个比较大的探讨话题,我们有没有办法把一些各地运作PE、VC行业的一些惯例,大概尽量统一化,尽量有可比性,不会说你在某一个地方做PE、VC,行业的一些规矩跟别的地方完全不一样,我们尽量通过这种协会与协会之间的交流,把那些行业标准定的比较好一点,这样做的话,也便于各地监管机构参考,也便于投资人做一个综合的选择,就是怎么样衡量我们汇报方面。

  第三,针对香港本土而言,香港目前来讲,其实对VC、PE行业监管不多,很宽松的。某种意义上,我们现在有一点是教育我们的官员,现在比较关注PE、VC行业,一个是财经事物局和货物局,另外一个就是证监会。在我们的基金里面,他们起码有一个注册代表,但是这个算是一个注册资,本身参与不多。我们现在更多跟FSTB交流,随着越来越多世界性PE、VC机构落户香港,它吸引的资金越来越多,包括香港本土的资金,它所聘请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他们应不应该管我们?我们现在跟他们在各种层面交流,就是说香港政府应不应该管香港的PE、VC机构这样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们也跟他们引用了很多案例,包括EVCA,包括国内的一些操作,来看我们这个行业怎么去管。但是因为毕竟香港这个行业发展比较早,他们目前的维持态度,还是比较宽松,先不加强监管,而是观察这个行业的发展,然后再考虑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如说在香港或者是国外很多VC、PE,他们的入场费很高,你融的资金,可能最低认购金额是500万美金、1000万美金,本身拥有这么大财富的机构或者是个人,他应该对这个基金,对它的风险有一定的评估认识,他们不是一般的普罗大众散户。所以,既然他本身已经进入门槛比较高的时候,他们应该可以承受他们应该承受的风险,这个是否会变,我们不敢说。

  还有一个,目前还是比较宽松的,但是可能全球来讲,可能有收紧趋势,就是税收方面。你作为基金的GP也好,LP也好,你赚了钱了,赚了钱以后怎么收税,按照企业所得税还是怎么样?目前香港环境比较宽松,我们都是离岸的,基本上没有税收的。

  最后一点,针对中国而言,我们应该怎么去管,因为目前中国人民币基金,我的理解是很多的,可能是很多是个人投资的,通过渠道,可能几个人拼凑起来就可以搞一个小基金,但是如果以后那些小投资者受到损失的时候,咱们监管当局应不应该管,这是一个问题,这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

  行业发展跟监管,其实是动态的,行业在发展的时候,监管层的领导们在观察行业怎么发展,然后相应出一些政策去指导,也不能一定说监管,然后继续发展的话,监管机构其实应该往一个良性循环发展走,这样行业发展也很健康,这样政府机构也可以满足它的职能,我觉得这样是可以的。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011/20101114200466.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