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黑石集团在上海举办全球CEO与合伙人会议——此前该会议召开地点从未离开过美国。
在黑石集团董事长兼CEO苏世民眼中,中国是一个经济奇迹,这里更蕴藏着机遇。中投3年半前30亿美元入股黑石如今亏损一半,黑石同期在中国的投资收益超过100%。因此,黑石集团将开会地点从美国移到中国的上海,巧妙地告诉与会者他们的成绩,乃至他们未来的中国钱景。
本报记者专访了黑石集团董事长兼CEO苏世民,寻找这个海外私募大腕在中国的轨迹。
定位:中投的中国助手
投资黑石,中投因为巨大的浮亏曾经饱受各方诟病。黑石对于它的股东因其产生的尴尬很少做正面的回应。
不过,黑石并没有表现出对中投投资其股权时机选择不利的歉意。
“我们和中投的关系十分紧密,从最初的2个人成长为现在的300人的规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几乎每天都和中投有直接的沟通和联系。”10月19日,黑石集团董事长兼CEO苏世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投在2009年的表现颇佳,在全球主权基金里*。
苏世民口中的*是2009年的完整财务年度,并不涉及初始中投的投资数额,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之后的市场修复期。但无法改变的事实是,中投自2007年5月以每股29.605美元认购黑石集团1.01亿股的股份至今仍然账面亏损15亿美元。
很明显,中投排名的优异并非来自于黑石集团的功劳。
但就收益而言,黑石在中国却是丰厚。因此对于原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牵线搭桥黑石投资中国,苏世民流露出感激。
对黑石自己在与中投关系中的定位,苏世民说:“黑石希望能够在中投的快速发展中,扮演一个助手的角色,把拥有的专业知识,分享给中投公司,让他们能更好地进行自己的资产管理和业务拓展。”
在中投入股投资黑石的三年里,黑石借机大举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在这三年里黑石所投资的领域广泛,包括地产、上市公司股权、农产品(21.78,-0.27,-1.22%)等一系列暴利行业,目前总的投资已达到10亿美元。
投资中国的逻辑
投资项目的估值一直是私募业务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私募大鳄黑石的估值技巧颇受市场关注。
“我们内部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缜密的流程,参与这个估值工作的既包括*线的员工,还包括我们的会计师,还有一些独立的外部机构,最后这些估值的报告都需要得到董事会的批准,正是由于这个非常缜密的流程,使得我们现在对所有的这些项目会有很好的回报是非常有信心的。”苏世民解释。
黑石对自己的估值流程相当自信。甚至在面对受到中国政府严厉调控的房地产行业时,黑石仍然拿自己的估值流程进行估值,而不会去过多考虑中国特有的“政策市”现象。
2010年9月,黑石集团同香港大型地产商鹰君集团达成协议提供资金支持,以合作开发鹰君2009年在大连所取得的土地,来建造豪华酒店和高档公寓。此前,黑石还投资11亿美元买下了上海长寿路一商业项目。
面对市场的质疑,苏世民解释,“大连的高端房地产项目是一笔好的投资,因为从购进这个项目的时间来看,土地价格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水平。当然要想在这个项目上获得成功,并不指望这个项目的房价有多大的涨幅。大连这个城市是整体经济形势相当不错,这个项目是属于水岸近水的项目,目前来看这个项目购房款的现金流入,是要大于目前的这个成本支出,符合我们的估值标准。”
此外,2007年9月,黑石集团出资6亿美元购入蓝星20%的股权;2009年,黑石集团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签约,成立了集团*家人民币的私募股权基金——黑石中华发展投资基金;2010年4月,黑石集团更是牵头与中国*的农产品市场运营商之一的寿光物流园达成协议,在寿光物流园赴香港上市之前,对其进行大约6亿美元的投资,占寿光物流园30%的股权。
针对这些公司的股权,黑石采取的一个原则是要使得公司本身变得更有价值。
与其他一味看好发展中国家相比,黑石依然看好成熟市场,并且在过去的两年里,投资回报也相当可观。
在苏世民看来,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速度能够达到6%至10%,但是借贷的水平却相对比较低。在发达国家,却是经过了去杠杆化的过程,借贷水平也仍然要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而这个借贷水平在未来可能会回到历史的一个正常水平。
“虽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降下来了,资产价值也下来了,但如果说我们能够保持筹资能力,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具体说就是对这些公司进行改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保证良好的投资回报,而且这个投资回报要比股票市场好,在过去的25年当中,我们平均的投资回报要比股市要高16%。”苏世民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