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PE并非魔法师手中的魔棒 应有控制地去投资

尽管现在来盘点PE(私募股权投资,广义上的PE包含VC)在一年间的表现似乎为时尚早,但这个词语如今在中国的时髦程度,足以令任何人侧目。人们在谈论PE的时候,就像是谈论一条寻常的社会新闻。它开始在中国经济的各个层面推波助澜。
2010-09-25 09:06 · 经济观察报  张晶   
   

  所有人都预见到了这一天,但一切都比人们想象得要快。

  尽管现在来盘点PE(私募股权投资,广义上的PE包含VC)在一年间的表现似乎为时尚早,但这个词语如今在中国的时髦程度,足以令任何人侧目。人们在谈论PE的时候,就像是谈论一条寻常的社会新闻。它开始在中国经济的各个层面推波助澜。

  时光翻转之快令人似乎已经淡忘了历史,风险投资市场从低迷到勃兴如过山车一般,似在眨眼之间。危机过后的PE,正在东西方上演完全不同版本的故事——一面是依旧布满迷雾的华尔街,一面是在新兴市场的中国吸引着“大跃进”般的热情和关注。它如同芭比娃娃一样,变幻着华丽的衣装,在数不清的宴会上投递目光。

  清科研究数据显示,仅2010年上半年,国内共计有202起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涉及金额14.65亿美元,分别达到去年全年的78.0%和65.8%。

  这也正是牛津大学私募研究所主任、赛德商学院教授蒂姆·詹金斯 (TimJenkinson)远赴中国的原因。作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牛津赛德商学院合办的 “PE高级培训班”的讲师,当他听到“全民PE”这个词时不禁乐了,“真的吗?我们只是留意到PE在中国很火,没想到都成了流行语”。作为同来授课的嘉宾,龙柏资本董事长王平更直接讲道,“PE都成了娱乐业了,成天被记者追着”。

  作为先行者的外资PE的确曾在中国度过了一个难熬的冬天,而在好时光来临的时刻,本土PE的迅速崛起和作为产业基金的国家队的介入,成为了这一棋盘中颇有竞争力的新玩家——毕竟,外资PE不得不接受的*挑战正是文化、金融、政治方面不同的“交战规则”,而《金融时报》此前一篇报道更直接引发了对“权贵PE”的广泛探讨。

  蒂姆·詹金斯也发出感慨,“中国的PE实在是太热了,甚至可以说有点混乱,它们仅仅热衷于做Pre-IPO(指企业上市前参与其最后一轮融资)。”在蒂姆·詹金斯看来,过度供应之后,必然会迎来一次大浪淘沙般的兼并潮流,要么出线,要么出局,这是不断被重复的商业逻辑。至于这一轮竞争谁将最终浮出水面,依然是一场颇具悬念的猜谜游戏。

  事实上,PE在全球诞生将近30年的历程中,真正的明星投资机构不过在一掌之间。为了不成为热潮褪去后的裸泳者,这些PE需要不断证明,自己拥有的并不仅仅是眩目的资金。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或许也不例外。

  蒂姆·詹金斯还同时担任着英国议会私募调查顾问,并在欧洲著名经济咨询公司牛津经济研究会任董事,这都使得他对整个PE市场的变化保持充分关注。在访谈中,他显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充满乐观,但在严谨的措辞中,始终保持着点破“皇帝新衣”的锐气——“私募股权投资并非是魔法师手中的魔法棒,它始终要求正确的研究活动”。

  访谈

  外资PE在中国

  经济观察报:近一年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表现异常活跃,业内甚至用“全民PE”来形容PE的持续升温。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蒂姆·詹金斯:这个市场的确有巨大机会。中国目前有无数新创PE,尽管现在规模很小。而之前进入的一些外资PE或者成为中国本土PE的竞争者,或者与之合作。我想对中国PE而言这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时刻。当然现在有一点混乱,这么多人都想参与,上万家可能太多了,最终会剩下少量规模很大的PE。那些业绩不佳的PE会消失,经营不错的则会成为市场的*,募集到更多资本,成为更具专业性的机构。我想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经济观察报:既然你提到很多国家都经历过PE风起云涌的时刻,作为先行者的它们可以给中国哪些经验和教益呢?

  蒂姆·詹金斯:最重要的一点是,业绩不错的PE自然会给投资者很好的回报,好于在公开市场的表现,但这无疑是少数。事实上大多数是赔钱的,后果波及非常之广。好坏之间差距甚远,因此,投资者需要花长时间来选择合适的PE。其次,PE对投资者来讲代价高昂,因为你要支付每年2%的管理费以及20%的利润。这可能是公司转型的良好机遇,但前提是你一定要找对合作者。

  经济观察报:对境外PE而言,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对它们意味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蒂姆·詹金斯:最主要的挑战自然是来自政策和相关规定,包括外资如何持有和交易细节,以及如何本地化处理项目和找对合适的项目。因为外资并不具备那种能带来好机会的“圈子”优势。

  目前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香港或内地建立基金,按照正常的架构、以美元为主体运作,欧美投资者通常建立的都是这种基金,但往往因诸多限制不能拿到*的项目;另一种就是最近讨论很多的人民币基金,比如美国*的几间,百仕通、凯雷、TPG,都与政府合作成立了此类基金。政府无疑会给它们更多机会,但也决定了它们不能从美国的投资者处而只能在中国本地募资。

  就目前来看,全世界投资中国的愿望都很强烈,但更多只能以前者的形式。其中最有意思的地方,正在于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允许外资来推动中国PE市场的发展。

  现在人民币基金面临的*问题正是它们不能募集到想要的足够资本,我想百仕通募集到的与想要的相距甚远。虽然可能有人说中国目前公募和私募基金加起来有40万亿,但人民币基金依然面临从本地投资者中间募款难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那在你看来,哪种形式会成为未来趋势?

  蒂姆·詹金斯:两种形式都会发展,一切取决于政策趋向。如果前者可以分享到更多参与项目的机会,境外投资者可能依旧会选择如此,它们并不愿意说把你的钱拿出去,然后一切按当地规矩办事。你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境外基金是亚洲基金,它们其实是为整个亚洲服务,可能在中国找到好的机会后,就会去香港、印度、台湾等等。这对它们而言很有吸引力。它们在这里已经十年了,体会到政策的很多变化。十年对于私募基金这个市场来说是很长的时间,它们已经具备了很大的灵活性。如果印度的政策进一步放松,也可能会选择去那里。所以我觉得这依旧是境外风投未来在中国投资的主流形式。国内很多公司可能也倾向于选择这种形式的境外资本,因为会获得其他很多机会。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PE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