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浙江资金豪赌中国产业升级 实业家蜕变专职民间投资

“浙江的资金就像水银泼地,见缝就钻,现在就看哪里有缝。”一位财经评论人士这样对《英才》记者说道。
2010-07-09 16:14 · 英才杂志  郑景昕   
   

  “浙江的资金就像水银泼地,见缝就钻,现在就看哪里有缝。”一位财经评论人士这样对《英才》记者说道。

  山西煤矿整合、中央政府对房地产投机的严厉打击等政策的轮番“攻击”,以“炒”行走天下的温州流动资金竟一时找不到“隐藏”的缝隙。“钱是要增值的”这句古老又朴素的箴言早已根植于民间资本的每一个“铜眼”里。

  除了游资在寻找新的出路之外,不少实业企业也有了新的打算。一位来自四川的企业老总告诉《英才》记者,“融资难、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专业人才稀缺、高房价等造成了实业经营利润率低却风险大。”

  该老总的言词之外,是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夹击:国际上,次贷危机导致的出口受阻虽已有所回暖,但不期而至的欧洲债务危机又使得其复苏前景模糊不清;而在国内,富士康的员工跳楼事件等都以大幅提高工人薪资告结。在外需不确定、内部生产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赚制造业的钱是越来越辛苦。

  金融领域“一本万利”的景象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投资的示范效应也已显现。中国在短短几年间便快速涌入了“PE时代”。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已从制造业时代走进了崭新的资本时代?富余的资金能否通过类似于PE等金融形式推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实业家的蜕变

  孙中华是吴江青年商会(下称吴江青商会)的副会长。作为一个政企之间的对话平台,吴江青商会主要由吴江本地40岁以下的青年企业主组成,现已有120家会员企业,总注册资本达20多亿。

  当前,孙中华正忙碌于准备成立一家由青商会会员认购的创投基金。“我们正在会员之间筛选项目。”孙中华对《英才》记者说道。孙中华已经在复旦金融投资董事长班学习了三年的金融投资知识。

  孙中华告诉《英才》记者,“未来苏南还是有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会慢慢外迁的,那么外迁之后,我们做什么?还是要有替代企业进来。”

  老本行是纺织业的孙中华,旗下的苏州优曼时装有限公司已经有10年的历史,一步一个脚印,实业经营稳健踏实。但当其与高科技行业放在一起时,纺织行业似乎已属于那个“即将过去的时代”。

  “纺织大多还是以贴牌出口为主,但吴江纺织业的设备已经很先进了。”孙中华告诉《英才》记者,“服装这块,我们吃苦的精神是够的,玩的精神不够,喜欢玩的人跟资本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品牌。”

  2006年,孙中华成立了苏州汇金置业有限公司,进入了房地产行业。目前看来,“资本密集型”房地产行业要比“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更有成长空间。“未来几年的重点可能往商业地产方面。”孙中华对《英才》记者说道。

  孙中华身上多少带有一些雅戈尔李如成的痕迹。两者同样从纺织行业发家,然后进军房地产行业,之后又进入股权投资行业,只是孙中华的企业规模要比雅戈尔小得多。

  专职民间投资家

  2007年8月成立的东海创投被认为是温州成立的*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而在同年的早些时候,温邦彦就创立了温州*家公司制创投企业——温商创业投资公司(下称温商创投)。此前,做实业起家的温邦彦已在股权投资方面有所斩获,温商创投的成立意味着温邦彦已从“兼职的”民间投资家转向了“专职的”民间投资家。

  现年60多岁的温邦彦属于最早的一批温商,旗下的浙江*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81年。与同时代的温州商人相比,温邦彦显得有些特立独行。《英才》记者在温邦彦位于北京大学南门的公寓里,竟发现书架上满满当当地摆着数学书和物理书。

  温邦彦较早就将企业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只适当地做“调控”。1996年,温邦彦作为民生银行的发起人股东投资了100多万,并将手中的民生银行股票持有至今,市值已过亿。后来,温邦彦又以大股东的身份参与发起创建了瑞安农村合作银行

  温邦彦看重了中国经济正处发展转型阶段中的投资机会,温商创投正尝试着将资本、实业经营和投资经验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专职做投资后,温邦彦从外边聘请了专业人员组建了自己的专业投资团队。

  创立近三年来,温商创投共投资了8个项目。温邦彦告诉《英才》记者,有几个项目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上市,但出于投资的稳健性,也有两个项目已以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折合年收益率能在20%以上,我觉得还不错,所以就先退出了”。

  “规模多大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注册资本是1亿,但我们实际可调配的资金可能是2亿。”温邦彦向《英才》记者说道,“我们创投企业可以代理投资,要让温州老板在没看到项目之前拿出钱有困难,我的做法是自己先投,然后他们再委托我投出去。”

  因此,股权投资可以视为温邦彦为自己开辟的第二条成长道路,他深知,“投资要赚钱,需要时间。”

  政府的“诱导”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省政府于2009年5月便颁布了《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计划到2012年末实现全省股权投资管理机构管理的社会资金规模达到500亿元。

  今年4月底,《浙江省股权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登记办法》公布施行。浙江省政府正是想通过股权投资这种渠道将民间资本引导到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低碳等产业领域,从而推动浙江产业升级,实现结构调整。

  一位不愿具名的浙江政府官员告诉《英才》记者,为了更好的规范和利用民间资本,除了股权投资之外,浙江省正向中央争取增加其辖区内的村镇银行数量和规模,允许将3年以上运行得比较好的中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

  同时在另一方面,浙江省拟构建10大产业平台,鼓励民间资本前来购地、设厂,但前提是所生产的产品必须高端。此外,浙江省通过财政支持的方式在杭州青山湖规划了一个青山湖科学城,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位于嘉兴的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更是一个从事全球最*技术研究的机构。

  可见,企业家的脚步从“实业”迈向“投资”除了传统产业经营环境差强人意之外,政府的“诱导”或许是另一个因素。企业家深刻体会到了传统行业赚钱的艰辛,地方政府更是恨不得在其辖区内遍布高科技园区。因此,企业家与政府在“新能源高科技”上形成了共识,他们似乎在豪赌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的机遇已经全面来临。

  所以,当政府的产业政策过深地干预市场时,政府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的初衷可能会变味为鼓励民间资本投机。最终或许还得回归市场,在没有政府优惠政策的前提下,有什么比企业家自己拿出真金白银参与市场竞争更有发言权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英才杂志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