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投资资讯6月26日消息,清洁技术近年来广受VC/PE青睐,绿色新政“十一五”规划的出台更刺激了这一领域的投资。6月24日,青云创投合伙人张立辉、英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CEO刘方毅、凯鹏华盈中国基金副总裁唐欣、上海晶隆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副总监应国军汇聚清科创业投资俱乐部,就清洁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展开讨论。
张立辉表示,清洁技术在未来五到十年非常有潜力,值得企业家投入精力。“这个行业有非常多细分领域,每个领域下面又有很多链条”,市场不断变化使得“新的加入者永远会有机会”。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紧跟政策,一方面也在寻找市场机会,“政策的落脚点是市场,国家的政策是一个导火索,市场已经孕育相当长时间,达到引爆的边缘,然后由政策激发。”
应国军认为政策只是投资重要因素之一,不是其唯一看中的要素。他认为技术至关重要,尤其是技术是否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其次就是这个市场是否有资金在推动。“如果这个市场没有资金,技术是放在实验室里面的,技术跟市场有很大的脱节,那就没有价值。如果有技术有资金,但是没有政策鼓励,要发展起来也会非常慢。所以说是政策带动了技术跟资金。”
唐欣则透露,凯鹏华盈在华投资更多偏重于中短期,侧重技术如何应用在市场中,而在美国则更多关注高科技在未来十年的应用。“在国内我们看这个技术未来两三年能不能工业化,能不能占领很大的市场。”对于具体的投资领域,唐欣看好太阳能及新能源接入电网方面的技术应用。
刘方毅表示,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有远见,在清洁技术方面有投入,“用煤肯定是比目前市场用太阳能和风能便宜的多,如果你不加上环境的成本,那么清洁技术很难有好的利润,没有利润就很难发展。”谈及清洁技术领域的融资,他表示英科国际最初融资也比较困难,因为大部分基金对于环保还看不清楚,企业也没有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式,“当初估值的时候很难跟投资人交流,估值很低,谈了第一年,我想算了,用我另外一家公司的利润来支持”,英科国际成立6年,利润到这两年才大幅增长,“因为找到了技术的突破口”。
清科创业投资俱乐部活动现场 |
清科数据:
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08年中国清洁技术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自2006年以来清洁技术行业共有28家中国企业在海内外各市场上市,其中17家有VC/PE投资机构的支持,占到上市总数的61%;2006至2008年,中国的清洁技术市场投资年均增长率为67.0%。
清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份,中国市场上VC/PE投资案例共为101个,投资总金额为57.58亿美元,其中,清洁技术案例为13起,合计投资总金额为7676万美元。清洁技术投资额一季度位居各行业第二,成为VC/PE投资的新焦点。
而从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额来看,VC/PE总体清淡,各一级行业的投资总量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2009年第一季度共有2家具有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上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传统行业和清洁技术行业,合计融资1.41亿美元。其中,清洁技术行业有1家,为兴业太阳能,该公司于2009年1月13日香港主板上市。
精彩观点:
张立辉:我们怎么来选企业?第一要有潜力,比如说节能,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跟美国比是人家的四分之一,跟欧洲日本比是七分之一,当然有市场空间。有市场需求适不适合投资人去投,我们要投的话是寄希望这个企业上市,这是最理想的。第二,行业里面能出现巨无霸,这不是谁都能够做得到的。
应国军:我们主要关注新能源、新材料比较多,但对太阳能行业我们目前是关注,不急于投。从我们晶隆投资的一些数据来看是非常不明朗,我们估计在2011年不会有很好的表现,因为欧美市场经济复苏迟缓,加上这几年太阳能产能增长很快,过剩很多。虽然说政府在这一块有规划,但只是杯水车薪。从中国目前市场来看,我们会更多关注新能源,包括核能和风能,目前每个核电站设备要求国产率不低于75%这样一个指标,这个市场将带来很多投资机会。我们整机看的比较少,目前国内的整机已有70家,但是我们更偏好风机的重要零部件,相对来说我们看组件也比较多一点。我们相对比较喜欢投资民营企业。
唐欣:总体来说长远才是我们投资人最关注的。很多技术短期内都能够带来一些效益,但是综合来看不一定非常好,最终要看这个产品从原材料到制造一直到使用整个的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我个人有两个非常看中的,一个太阳能。第二个是新能源如何进入电网。
刘方毅:现在废塑料回收做比较好的地区和国家是北欧及日本,一年创造的产值在680亿美金,我们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回收这一块做的非常少,主要是农村做,现在就需要有新的技术和政策配合。另外一点我觉得大家有误解,说国外把废塑料输入到中国,我认为如果我们有技术处理的话这是宝贵的资源。这些资源对全球的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成本低,而且是一个有效可利用的资源。
唐欣:清洁能源,虽然现在热的一塌糊涂,但三年下来我不认为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合理的一个标准,这个领域要比我们想象的回报的时间长得多,真的是要五年八年甚至要十年才有回报,从这样一个长度来说,我肯定更关注还是技术领先度的问题,这个技术真正比较领先,它将来一定能够占据很大的市场。
张立辉:中国的投资人没有那么长的耐心,中国的项目太多,不会等你,比你更成熟的项目更多,而且中国的市场机会更迫切,等你完善以后有可能市场已经过去了。美国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实现市场的突破是很难的,基本上所谓的市场机会就不存在了,只有从技术上去突破。中国市场的机会很大,企业家不要考验投资人的耐心,一定要尽快实现效果。
以下为清洁技术圆桌论坛实录:
主持人:先请各位嘉宾把各自公司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刘方毅:大家好,英科实业是从事于废塑料的回收加工利用,我们总的项目叫10万吨EPS的废塑料再生利用,现在只做到2万吨的规模,里面还有很多技术有待突破,但是我看到这个行业还有很大的空间。
唐欣:大家好,我叫唐欣,是凯鹏华盈的一员,凯鹏华盈是美国比较老牌的基金,有37年历史。我主要讲讲中国的基金,中国基金是我们管理的第三个基金,2007年成立,清洁技术是我们最重要的投资领域,我们有1.2亿美元以上的资金会投入到清洁能源。2007年10月份我们把美国前总统戈尔也引进做我们的投资人,我们在国内已经做了很多投资,目前投的10多个项目当中有超过一半是在新能源领域。
应国军:各位来宾下午好,我是上海晶隆投资有限公司的。我们公司主要由晶龙集团发起成立,晶龙集团是中国光伏产业链最大的一家企业,目前的产能是800兆,居全球市场第六位。我们目前投资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新能源,70%-80%的资金投入到新能源新材料,我们主要投资中后期,投资规模在1千万到1亿元,事后会跟大家分享项目上的一些经验。谢谢大家!
张立辉:我来自青云创投,青云创投从2001年开始成立,到目前共有三支基金,进行了20多笔投资,第一支基金主要是传统环保,就是废水废气还有废物的,第二支基金里面就有新能源了,包括智能电网和绿色建材、机械,第三支基金投资小水电、风能,还有煤层气的项目。现在还在投。
我为清洁技术行业做一个广告,从最早进入这个行业,最早做过电信互联网,也没有感觉特别不好,也没有感觉特别好,做了清洁能源有5年多时间,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成长壮大,越来越多的老板从原来挣几百万元,到现在去美国欧洲买房子,感到这个行业欣欣向荣。我的切身体会是这个行业太大了。刚才大家讲到有一点过热,其实这个行业不像钢铁、水泥过热以后产品滞销,这个行业不是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你在里面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领域,太阳能里面就有很多,有薄膜,薄膜又分很多类,它非常非常多,每个领域下面有很多链条。现在好象大家没有人谈太阳能了,觉得过热了,但是太阳能里面蕴含很多的机会,经营模式你调整的话,就有机会,新的加入者永远会有机会,对企业家来讲也是一样,你现在看今年的清洁技术行业跟两年前不一样了,每个公司也是有变化的。所以以我的感觉来讲,无论你是做创业还是做投资,也是我时刻要提醒自己的一句话,永远是一个新人,永远面临新的情况。所以说作为一个后面加入的企业家或者投资人来讲,你也不用担心,因为以前的市场不断的变化,新的市场机会永远会有无限的潜能,我觉得看未来的五年十年是非常有潜力的,完全值得你投入精力去做。
主持人:大家更关注的是从投资人角度更看好那些领域,我们还是从张总开始,您特别看好的行业方向是哪些?
张立辉:我们是紧跟政策了,政府支持的我们就投。当然要有市场机会,举个例子怎么看这个行业,比如大家看节能,节能领域也非常广了,像电机节能,商业建筑大楼节能,还有照明节能比较多。我们怎么来选?第一来讲一定是有潜力的,比如说节能,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跟美国比可能是人家的四分之一,跟欧洲日本比可能是七分之一,当然有市场空间。有市场需求适不适合投资人去投,我们要投的话是寄希望这个企业上市,这是最理想的,像一个朋友做一个公司挣几百万元我们是没有办法投的。第二个行业能够出现巨无霸,不是谁都能够做得到的。还有对于这些新兴行业,大家还要多一点耐心,比如说像储能或者电池行业,大家在行业里面也会经常感受到,有很多创业的企业。到底哪个电池企业是明日之星,现在很难讲,在第一波里面的企业最后死在沙滩上也是有可能的,这里面多给自己一些耐心,多给企业一些耐心。说到底还是时机不成熟,比如说电池行业,因为下游市场整个产业链没有打开,但是肯定是有潜力的。
主持人: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投资的喜好,让我们确切了解你们的投资偏好。
应国军:我们主要关注新能源、新材料比较多,但对太阳能行业我们目前是关注,不急于投。从我们晶隆投资的一些数据来看是非常不明朗,我们估计在2011年不会有很好的表现,因为欧美市场经济复苏迟缓,加上这几年太阳能产能增长很快,过剩很多。虽然说政府在这一块有规划,但只是杯水车薪。从中国目前市场来看,我们会更多关注新能源,包括核能和风能,目前每个核电站设备要求国产率不低于75%这样一个指标,这个市场将带来很多投资机会。我们整机看的比较少,目前国内的整机已有70家,但是我们更偏好风机的重要零部件,相对来说我们看组件也比较多一点。我们相对比较喜欢投资民营企业。
唐欣:我们很难讲最近关注在哪个方向上,因为它真的是差不多,从节能减排到替代等等。我先讲几个我们目前正在看的,一个生物能源,太阳能电池、储存电池,这些我们都在看,那么当中的脉络是什么呢?从投资角度上来说分中、短、长期,我们在中国的投资更多偏重于中短期,偏向于技术如何应用在市场中去,而在美国我们更多关注高科技在未来十年的应用,在国内我们看这个技术未来两三年能不能工业化,能不能占领很大的市场。
举一些例子吧,比如说生物柴油、生物燃料这些都是能够比较快起来的,包括电池等等。但总体来说长远才是我们投资人最关注的,因为很多技术短期之内都能够带来一些效率,但是综合来看不一定非常好,最终要看这个产品从原材料到制造一直到使用整个的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我个人有两个非常看中的,一个太阳能,它对整个地球的危害是最小的,只不过就是如何生产的问题。第二个就是所有这些新能源如何进入电网,譬如怎么把风能输入到电网里面去,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包括智能电网,包括现在我们是单向的,将来是要双向的,包括在上面加载更多的信息服务,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机会的,但是我估计这是5年之后才会有经济上的效率。
主持人:刘总是属于企业家,他在投资人之前选择进入这个行业,我想请刘总给我们介绍一下最早你为什么要进入这个领域?
刘方毅:其实我们做项目是比较偶然的。其实我们做废塑料回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废塑料领域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白色泡沫,另外一个PEP的回收有两个瓶颈和难题,我们公司从2003年开始一直致力于聚氯乙烯的回收,有一个网站统计有70%是被焚烧和掩埋掉的,只有30%是被回收利用起来的。但是每个环节我觉得都有技术的应用,第一就是泡沫很轻,如何被回收,因为不可能运输,运输成本是相当高的,目前我们自己做了一家机器厂,这个行业现在兴起很快,第二个难点在废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我觉得最清洁的不在新技术里面,而就是在资源重新回收使用方面,这是对环境的影响最小的。那么废塑料难点在于除了日本和北欧比较重视回收利用,大部分国家是没有这种技术,就是怎样将你的泡沫又变成塑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最近刚刚突破这一块,造出来的塑料跟新的塑料很接近,所以它的附加值大大提高。第三个就是特性,废塑料跟新塑料特性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目前我们感觉这一块领域越做心得越多,利润非常好,哪怕现在没有国家政策的鼓励,毛利率也非常高了。我们国家政策有很多限制,比如说开一张增值税发票没法做,造成我们现在大量从国外进口废塑料,国外就比较规范。我最近碰到中国塑料协会的会长,他说原来工信部要禁止聚氯乙烯的应用,他看过我们之后,他说原来国内已经有这样的回收利用解决方案了。我碰到一个华东学院的教授他也讲到,像我们这样做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拣破烂的。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科技含量,有些突破不了的,就从国外引进,目前我们有一支队伍在里面做研发,我个人非常看好废塑料的回收和应用,我认为最大的机会在废旧饮料瓶回收。
主持人:其实像我们废塑料的回收,像饮料瓶回收,我记得以前不允许应用在食品包装,你的感觉国内政策环境的变化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刘方毅:首先刚才讲过了,我最近去了国外,现在PEP技术上已经突破了,就是用废旧的饮料瓶变成新塑料已经通过美国食品管理局的认证,可以应用到食品,技术上已经解决了。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废塑料被扔掉?我们现在回收的比较好的国家是北欧日本,它一年创造的产值在680亿美金,我们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回收这一块做的非常少,主要是农村做,现在就需要有新的技术和政策配合,比如说国家税收上要有鼓励,过去国家说你只要买来的废塑料可以提10%的增值税,我们没有办法去问卖破烂的人,请他开增值税发票,像我们正常经营要有税票的话,国内没法做,那么北欧做的非常好,他们目前是禁止废塑料进入环境里面,这样非常好收,而且价格相当低廉。他们问题在于他们后期没有办法做应用,因为他们不是制造业大国,对废塑料的需求很少,所以他们只能把部分往中国出口。另外一点我觉得大家有误解,大家经常看电视,说国外把废塑料输入到中国,我认为这是宝贵的资源,我们如果有技术处理的话,这些资源对全球的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成本低,而且是一个有效可利用的资源。
主持人:其实刚才我们几位嘉宾也有讲到政策上的一些因素,我想请教几位投资专家,你们在评估项目的时候是怎么评估的?当然这中间可以谈到政策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问题。我想从张总开始。
张立辉:政策其实落脚点是市场,如果仅仅有政策的话,我曾经跟各位同行也探讨过,比如说今年科技部立什么项目,还有什么领导人来看来参观,这些东西都是锦上添花的。包括废旧物质回收这个行业应该会有一些增值税的核定,还要有所得税的优惠。但是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讲,当然有总比没有好,但是远远不够,从我角度来说是这样的。
所谓政策呢一定是从宏观政策来讲,从根本上来撬动我们这个市场,而不是说我对这个行业,比如说风电有多少的补贴。关键看你市场起来没有,比如说生物燃料这个市场原来有补贴,有两家上市公司,其中一个是四川的,说跟当地的政府燃油所得税有争议。一定是国家的政策是一个导火索,市场已经孕育相当一段时间,从方方面面来讲已经达到了一个引爆的边缘,然后由政策激发,政策落脚点是市场。如果一时市场没有起来的话有可能需要的是早期的天使投资,我想这是我对政策和市场的理解。谢谢!
应国军:政策也要看,但是我刚才说政策不是唯一看中的要素,但是是作为一个投资的重要要素之一。一个是技术至关重要,你技术到底怎么样,到底是否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第二个就是这个市场是不是有资金在推动,如果说这个市场没有资金,技术放在实验室里面就是没有价值的,技术跟市场有很大的脱节,我们是不看中的。如果有技术有资金,但是没有政策鼓励,起来也会非常慢,所以说政策带动了技术跟资金。政策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不是唯一的一个指标。我就补充这一点,其他的也没有了。
唐欣:这个问题是非常难回答,为什么呢,我回顾我们美国投的,也有几十个,当70%-80%一定是死掉的,从这个结果也可以倒过来推,我们现在投有没有一个成功的模式或者有没有一些判断的标准,我觉得现在没有。从互联网当时投TMT我们已经总结了一个很完整的模式,你的团队够不够好,够不够大了,这些都是认同的,可能每个企业它的重要标准不太一样。但是今天放到清洁能源,虽然现在热的一塌糊涂,但三年下来我不认为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合理的一个标准,遵循这几个标准正常情况下就能够投到还不错的企业。
现在真正成功的是谁?还是制造业,太阳能做硅晶的,它没有技术含量,你就买国外的设备,做完了90%就卖回去了,这些都赚了一大票,但最近情况又变得很糟糕。在这个行业做投资虽然我们还是会坚持不懈,但是很难。因为这个领域要比我们想象的回报的时间长得多,真的是要五年八年甚至要十年才有回报,技术上有突破并可能占据很大的市场的企业也有了,但它究竟能不能产业化,能不能到市场上去,我们不知道,但是这种投不投,当然投了。最重要的是国家在整个宏观政策面上有没有很好的推进,不管你是太阳能还是其他的,像刚才张总讲的政策,其实是点燃我们激情的政策。对我们来说这几个领域可能经济上不一定比原来的更划算,但是还是有投资机会的,当然远期来说就是十年时间,从这样一个长度来说,我肯定更关注还是这一个技术领先度的问题,这个技术真正比较领先,它将来一定能够占据很大的市场。
主持人:感谢唐总,刚才他的一番言论非常深刻,我们看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刚才唐总的一个观点,确实清洁能源风险是比较高,如果投的过高,可能将来收益就没法保障,我们听说原来投的项目是用两年三年时间,我想从刘总开始,以后刘总是做过公司的,从你的切身经历来讲,怎么确定是合理的?
刘方毅:当初一开始做的时候,应该比较困难,因为什么呢,大部分的基金对于环保看不清楚,没有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式,我们跟中国环保基金有接触过,他们来看过,当时我知道真的有人关注这个领域。这个行业最主要是什么,因为我觉得人类如果不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人类离灭亡不是很远,因为我们越发展我们作为一个人类整体越脆弱,我做这个塑料深深的感觉到,这么大量的东西被遗弃到环境里面去,不经过处理,那么我们的环境一年两年能够承受多久?
我个人认为最重要是政府要有一个远见,说我们必须要去做一件事情,因为你单纯要做到回收又要高盈利,这是很困难的,你想用煤可能是比目前市场用太阳能和风能便宜多的,如果你不加上环境的成本,那么清洁技术是很难有很好的利润,没有利润就很难发展。其实我们发展到现在一共将近6年,利润这两年大幅增长,我们找到一些技术上的突破口,但是总体来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它的面太窄了,有技术的瓶颈,有市场的瓶颈,还有一些应用的瓶颈,我记得我当初估值的时候很难跟投资人交流,估值很低,谈了第一年,我想算了,用我另外一家公司的利润来支持。现在这两年也起来了,当初清科也有一些投资,今年我们做得相当不错,明年,我们也是看会有大的发展机会,因为环保的一些法规越来越严格,参与的人也更多了,这两年大家对清洁技术包括回收的意识也越来越深了,我觉得对我们发展大有益处,过去人家说废塑料不环保,但是现在不同了。
主持人:也请我们唐总给我们在座的企业家一些建议,包括在企业有资金问题的时候,心态各个方面有什么建议?
唐欣:现在的融资环境不是那么好,我们投资的标准明显要比以前提高很多,我们差不多投项目的比例已经比那个时候提高3到4倍,现在我们每个人面临的压力都非常大。我觉得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环保这个领域,我先不讲,就是一般的企业还是应该要着眼于自己的盈利,还是刘总刚才说的,这个综合起来会发展非常快,但是会有一段时间给企业家相当大的压力,在发展和生存这两个面去找一个平衡的地方,我觉得目前的状态应该是比较着力于去发展适用于面对市场的那些产品,要降低研发的力度,这是比较合适的战略。对于有哪些非常好的机会,拿到融资的,你必须要做得是你要把实验室做的东西真正产业化,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我们在美国投了一个电池,投了6年,砸了6亿美金,现在一个产品也没有,我们还在砸,但是这肯定不是一个合理的投资,我觉得如何把一个产品更好的推向市场,这才是我们企业家要去做的。
应国军:心得方面其实来说,相对于我个人而言,看的项目不少,可投可不投,看明白的好项目一定要投资,因为大家知道好项目是比较难找的,我们一定要多学习多看看,这样才能看明白更多“好项目”,只有这样产生良好投资回报也是对公司的一个交代,对自己的一个交代。目前新能源这个行业,整体来说还是不错,很难说最好,但是目前是比较热门的,因为它跟我们的老百姓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当然需求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投资项目就要找确实存在或者将来势必存有市场的企业,有些项目会做一些数据预测,这个产品到市场上到底有多少人会用,有多少市场容量,没有考虑到市场和消费者是否完全接受,接受程度有多少,这是很多投资人往往忽略的东西。我们投资项目要结合市场实际需求,而不是设想的市场需求。有些产品,人们就不喜欢用,或者用的人很少,这种项目很多,最终是死掉了。新能源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保障机制。我希望看中的好项目大家一定要投,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感觉到这跟前几年投资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毕竟好的项目比以往更难找。
主持人:张总有没有一些建议愿意跟在座的企业同行分享的。
张立辉:大家有没有一些模式,投资人也好,企业家也好,相互打交道的一些通行的规则。我想从这个角度谈谈我的体会,第一点刚才我们唐总也讲到了,美国本部和中国总部不一样,其实也代表了美国VC/PE跟中国VC/PE的区别,在美国无论是跟教授讲还是在学术领域讲是有非常大的不同,跟我们现在国内讲的VC/PE有更早期的意思在里面,就是你可以投三个四个,但是它没有产品。但是我们中国的投资人没有那么长的耐心,第一中国的项目太多,不会等你,比你更成熟的项目更多,而且中国的市场机会更迫切,等你完善以后有可能市场已经过去了,美国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实现市场的突破是很难的,只有从技术上扎扎实实的,你很难说有一个空余的空间去抢,基本上所谓的市场机会就不存在了,只有去突破。而且中国市场的机会很大,企业家不要不要考验投资人的耐心,一定要尽快的实现效果,这是一点。
第二点来讲就是说要有平衡吧,或者说妥协,你谈估值的时候,到底是15倍还是16倍,你与其花很多精力谈一个抽象的数字,还不如把你有把握的告诉投资人,因为对于投资人来说这也是很透明的,也没有什么窍门可谈。所以你把你的数据扎实一些,然后到年底算帐的时候,尽可能符合双方的预期,不要差别太大。我们现在谈投资不是去买一件电器,只有一个价格,参数很少。在投资领域里面几百个参数,到底把这个估值怎么放,需要做一个权衡。所以说作为一个投资人我的一个体会是,不要把投资人逼的太狠了,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合作,大家还是要有理性的心态来看。还有企业家的坚持和投资人对你的建议之间要有一个平衡,有的时候企业家不坚持,投资人说什么就做什么,也做不成,因为企业家更熟悉企业。但投资人的思维方式,如果你能够真正的去体会,站到投资人的角度考虑企业发展,企业也能够少走弯路。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0906/20090626795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