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3亿元募资无果 首例借壳并购基金难产

国内首例以“借壳”为目标的并购基金已经难产。
2009-04-27 00:00 · 经济观察报  胡中彬   
   

  国内首例以“借壳”为目标的并购基金已经难产。

  年初,深圳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君盛投资)开始筹划一支专门用于帮助所投公司“借壳”上市的并购基金,这种以并购壳资源,帮助所投公司实现“借壳”上市的另类股权投资基金一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不过,随着市场的迅速变化,这支尚未出世的国内*并购基金已经悄然转变了方向。

  本报获悉,君盛投资此前计划额度约3亿元的并购基金并未如期进行募集。目前转而开始募集两个新的基金,分别名为“铸石”和“金石”,前者为专注于投资国企的Pre-IPO的投资基金,后者是PE基金。

  酝酿并购基金

  今年年初,碍于IPO迟迟不能放开,让众多PE开始寻觅新的退出路径,其中有一些国内PE开始寻求转让股权,有的则开始逆市将公司推向海外上市,而君盛投资则在当时萌生了专门成立一个并购基金的念头。

  “我们投了两个公司,找不到合适的退出方式,就打算通过借壳上市实现退出。当时就想成立一个并购基金,去帮助拟上市公司并购好的壳公司,帮助其借壳上市。”君盛投资总裁廖梓君回忆筹划并购基金的缘由。

  当超过300家企业正在证监会排队等待IPO,没有人会知道IPO的闸门何时能够开启。

  廖梓君当时也意识到,IPO开闸似乎是遥遥无期,此路依然不通。同时,她注意到,一些ST公司的股价也跌回了2-3元间,借壳并购开始盛行,借壳上市的案例开始屡屡出现曙光,ST天桥等公司的借壳上市方案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而监管层也开始鼓励通过“借壳”并购实现上市。

  事实上,国内PE/VC对所投资的公司通过“借壳”上市的基本操作思路也比较认可。不过。类似君盛投资所操作的成立专门在A股“借壳”方式事先退出的另类投资基金,并不普遍。

  廖梓君强调称,君盛投资和所投资公司并不是着急用钱,但尽快上市能够为公司和企业节约相当程度的时间成本。

  “通过借壳的方式实现上市,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的压力,这样的操作思路当时监管层是非常鼓励的。”廖梓君说。

  君盛投资筹划的这个并购基金事实上正是为其所投资的两个项目上市做的准备。

  “这两个项目中一个是春节前投资的,另一个则是春节后进入的。这两个企业的营业利润都过亿,非常有增长前景,从成本角度来看,有一定的胆量尝试借壳上市。比如一个公司的营业利润才5000万元,估计可能也就5亿元,但一个壳公司的成本说不定就花上了1亿元,太不划算了。”廖梓君称。

  这个并购基金预期的募集资金额度为3亿元,主要的操作路径是:帮助寻找好的壳公司,并购基金从原股东手中买入一部分股权,同时也考虑从二级市场回购一部分股权,降低成本。

  创业板挡道?

  这支国内*并购基金尚在襁褓中就遭遇到了变故。

  “我们现在的操作思路有一些改变,将不再寻求借壳上市,而还是准备采用IPO的形式上市。”4月初,廖梓君在电话中称。

  然而,IPO市场并没有出现回暖。清科集团数据称,本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大幅收缩,仅有5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各市场上市,融资2.05亿美元,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均创四年同期新低。其中,上市数量较2008年同期减少4家,较2007年同期减少9家;融资额比2008年同期减少了94.1%,比2007年同期减少了90.1%。

  打乱君盛投资计划的正是ST板块疯狂上涨的股价。“现在壳公司太贵了,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廖梓君感叹称。

  她举例说,原来开始谈的两个目标壳公司,谈判的时候股价才2块多钱,很快就涨到了5块多钱,每个公司的市值凭空就增加了6000万-7000万。“股价上升这么多,借壳的代价也高了很多,本来很不值钱的东西,花这么高的成本太不值得了。”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称,去年年底时,很多公司都在找壳公司谈判买壳,壳公司虽然股价很低,但需求大,因此价码也就比较高。“这种并购基金受市场影响太大了。”

  让君盛投资转变借壳想法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来自创业板的日益强烈的预期。“现在创业板就快开了,*年应该有百家公司能够登陆到创业板,我们投资的公司应该很有希望的。最初上创业板给的估值肯定也能够高一些。”

  据悉,此前酝酿的并购基金许多老客户表示出了很高的兴趣,认购的额度都已经确定,但最后因此并没能够展开募集。

  “任何事情都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来决定。并购基金本来是一种新的业务形态,但现在看来A股市场还不太适合,绩差公司股价又高高在上,这也是A股市场的制度性缺陷。”说起壮志未酬的并购基金,廖梓君感叹不已。

  廖梓君近日开始忙于募集两个新的基金,“铸石”基金和“金石”基金。廖梓君透露,“铸石”基金主要是投资于大中型国企的Pre-IPO基金,认购非常踊跃。而“金石”基金则主要投资于净利润超过4000万元的公司,目标是创业板或中小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