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从正规银行渠道无法获得信贷,信托、委托、担保融资条件又不具备时,如果有热心的“PE”上门,你还能把持得住吗?
江湖上有这样一群“投资公司”,他们物色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或个人创业者,并表明投资意向。前提条件是,这些急需资金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委托其指定的第三方资产评估公司,为所投资的项目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书。看上去似乎一切正常,但吊诡的是,在拿到评估报告后,这些所谓的投资公司态度竟大逆转,以各种理由拒绝投资合作。
《金证券》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些打着投资幌子的公司的真实动机是,利用融资方的急切心理,与第三方评估公司沆瀣一气,背地“共享”十几万至几十万不等的评估费。不仅如此,投资公司之间往往还相通客户,借机生利。
以虚构投资事实为诱饵,包裹着看似合法的外衣、以诈取数额不菲的钱财为目的,“假风投”屡屡得手背后,凸显主管部门监管“真空”和受害人维权窘境。
美女PE钓鱼融资客懵懂被“下钱”
“大专毕业后我就进了公司,负责最前端的客户预约。在大概前后一年半的工作期间,我经手的客户里面,没有一个真正融到钱的。” 声音甜美清脆的小敏(化名)告诉《金证券》记者。
作为“假风投”开展业务的*步,像小敏这样的前端岗位主要负责上网搜寻客户信息、甄别客户资金实力、电话预约见面等工作。如果幸运,约见的客户上门或者进一步做评估书,小敏就能拿到几百元到千元不等的提成。
放饵
“我们不是坐等客户上门,而是主动出击。”小敏对《金证券》记者透露,自己在网上主要搜寻中小企业信息,特别是那种刚刚成立、留有手机号码的企业;然后再根据电话号码打过去,主动表明有兴趣投资。
“这些企业往往刚建立不久,留的手机号码一般都是法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他们有融资需求,容易上钩。”小敏总结起“经验”。
瞄上潜在客户后,初次打电话该怎么说话?这里面大有讲究。
在小敏提供的一份《客户初次电话回答内容》中,记者看到有这样的内容:“我们公司融资*限额为200万元,融资期限1-3年”……“办理期限为15-25个工作日,如果配合紧密,15个工作日即可办完”……“客户先期需提供相关资料传真或邮寄给我们,进行项目的初步审核。如审核通过,将及时和您取得联系,邀请您到我公司来面谈,商讨有关融资合作事宜。”
其实,客户是否能够按要求提供全套资料并不重要。投资公司只关心一个核心数据,以判断客户的资金实力,评估其“潜在价值”。
“我们让客户传真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等资料,其实只关注企业注册资本是多少,看客户有钱没钱?”小敏透露,“比如营业执照上就有企业的注册资本,有的企业注资只有几万,有的却有上千万。注资大的客户出手往往阔绰,更容易被‘下钱’。”
下钱
下钱,是“假风投”圈内的行话,指的是客户为融资付出的所有花销。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假风投”下钱主要涉及四个环节:合同签订、项目考察、风险审核和投资条件谈判。风险审核也称“做书”,是指客户到指定第三方事务所做的各类评估资料,包括风险评估报告、律师尽职报告、项目数据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尽职调查报告、项目计划书等。这其中一环扣一环,被下钱的金额往往逐级放大。
“客户不给资料也不要紧,我们会极力邀请他们到公司来面谈。到了公司填一张登记表,也一样可以看出客户有钱没钱。”小敏告诉《金证券》记者,“客户初次上门是我们迎接,谁打的电话谁负责接待。但后面的具体谈判就是项目经理接手了。”
为啥极力邀请客户上门?小敏告诉《金证券》记者,“投资公司都喜欢租用银行营业部附近的办公楼,特别是在大银行营业部楼上设置办公场所。这样一来,客户往往会有种错觉,以为投资公司像银行一样正规,下面的事就好办了。”
郑劲是新疆阿克苏一家果品加工厂的老总,作为一个踏踏实实的买卖人,他未曾想过自己埋头干实业,会在这方面遭到算计。
“我们在公司自己的网站上挂了一个想要融资的消息,希望能找人合作。去年6月份,接到投资公司电话后,我专门赶到南京去面谈。”郑劲(化名)告诉《金证券》记者。
“我办的是正规企业,所以他们要的营业执照、项目资料等我都一一提供了。他们看完很满意,提出要签订意向合同,然后派人去新疆实地考察,考察完就可以正式商定放款的事情。”他说,投资公司提出要交纳1000元的合同费,想到很快能融资到位,自己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通知厂里会计打了款。
抽头
小敏告诉《金证券》记者,虽然自己业务成绩不错,但因为前端下钱少,收入其实并不算高。“我们的收入分两块,基本工资和提成。月工资只有 1200元,加上补贴1500元左右。如果介绍上门的客户被成功下钱,我们才能拿到提成,上门100元、做一份评估书500元。客户被下钱越多,提成越多。”
她透露,经理的提成更高,虽然具体抽多少提成不太清楚,但做得好的话,“每个月赚几万块不是难事”。
客户能不能上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敏这些“打头阵”的前端业务员。所以,形象亲和、声音甜美成为“投资公司”招聘这些人的主要标准。
“刚进公司时,公司会对我们进行业务、形象等训练,感觉很正规。”小敏直言,“但我做了一年半,每个月上门的客户少说也有七八个,却从没看到一个成功拿到钱的。相反,客户还要讨好我们那些业务经理,吃饭喝酒不算,还送高档烟酒礼品。”
小敏她已经准备离职,她对《金证券》记者坦言这份工作让自己心理压力太大。“那些被下钱的客户经常会拿我们这些业务员出气。我们被骂骗子都是轻的,更难听的话都有。我也逐渐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昧着良心的。我不能再这么干下去,我得离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和讯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