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年内股价飙升7倍,现实版“药神”百济神州港股再上市!

此番来港,有望成为今年港交所新规实施后首个在美上市的内地企业回流案例,百济神州似乎也是做好了万全准备。
2018-07-31 17:37 · 投资界  Rica   
   

  现实版的“药神”要回归了。

  成立8年,去年才有了产品销售收入,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近百亿美元的中国独角兽生物科技公司百济神州,如今又要登陆香港联交所上市,成首个美、港两地双重上市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

  需要强调的是,百济神州此次在香港为主要上市(primarylisting)而非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双重主要上市意味着,公司需要同时遵守两边的市场准则,也意味着其在香港一级上市以后应能够在沪港通上流通、符合标准。

  7月29日,百济神州(BGNE.O/6160.HK)在香港召开首次公开招股新闻发布会。根据发布信息,百济神州全球发售共6,560万普通股,占经扩大股本的8.55%;基础发行额在62亿港元至73亿港元之间,价格区间为94.40至111.60港元。

  这样定价,百济神州有足够的底气。两年前,在资本寒冬中,百济神州率先拿到“船票”,成为第一家研发阶段却赴美上市的中国生物公司,当时发行价为24美元,截止7月30日,百济神州收市价为177.03美元,股价两年多飙升7倍,市值达95亿美元(约745亿港元)。

  此番来港,有望成为今年港交所新规实施后首个在美上市的内地企业回流案例,百济神州似乎也是做好了万全准备。

  斥巨资搞研发,技术授权收入顶起“整片天”

  百济神州是一家植根于中国的全球性商业化生物医药公司。百济神州有两位创始人,一位是欧雷强,曾创办保诺科技,后被国际CRO巨头PPD收购;另一位是王晓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要给中国人做最好的抗癌药,同时也要作为中国人给全世界做最好的抗癌药”,这是王晓东院士创立百济神州的初心。

  自2015年药审制度改革以来,中国的医药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CFDA对有中国研究者参与的全球临床研究提供支持,促进中国临床试验融入全球临床开发体系,加速了创新药物在本土上市的进程。借政策东风,百济神州成为极少数可以在中国和全球同步开展注册性临床试验的中国抗肿瘤生物制药企业。

  百济神州备受美国、香港两地资本市场青睐,与其自身强大的研究、临床开发以及商业化能力紧密相关。

  其在港交所提交的材料中提到,公司目前已有6种内部开发在研产品进行到临床试验、其中三种已在关键性临床试验阶段。截止2018年7月20日,中国、美国、澳洲及瑞士拥有超过500名临床开发人员,相比国内其他生物技术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2年内股价飙升7倍,现实版“药神”百济神州港股再上市!

  目前有两种领先在研药物具有重大商业潜力。Zanubrutinib是一款在研小分子BTK抑制剂,其作为单药和与其他治疗手段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各种淋巴瘤(最常见的血液肿瘤类型)。在临床前模式中,已显示出比第一代获批的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更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更持久的疾病源抑制效力,较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2018年7月,Zanubrutinib已获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授予用于治疗WM患者的快速通道认定,预计2019年上半年公司将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Tislelizumab是一款在研针对免疫检查点受体(PD-1)的单克隆抗体,它能够与T细胞表面阻碍免疫激活的重要受体PD-1结合,抑制PD-1,并清除癌细胞激活免疫系统的阻碍因素,从而恢复T细胞的肿瘤杀伤能力。截止2018年7月5日,临床试验已超过1500名患者,数据表明,Tislelizumab具有良好的耐受且表现出抗肿瘤活性。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新药上市申请前会议,公司有望2018年在中国提交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首次新药上市申请。

  作为行业成功的关键,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巨大,2017年投入2.69亿美元为肿瘤领域中投资最大,也是中国生物制药公司中投资最大手笔之一。

2年内股价飙升7倍,现实版“药神”百济神州港股再上市!

  而从营收情况来看,如此投入研发取得的成绩也是颇为亮眼的。实际上,公司虽然没有上市产品,但百济神州已经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取得巨额收入。截止2017年底,公司90%的收入来自因与新基合作而获得的前期许可费、补偿研发费用和里程碑付款,9.6%来自中国产品分销,成功找到现阶段最优收入模式。

  而目前,百济神州已处于商业化阶段,多项创新药物面市“箭在弦上”。

  向商业化迈进的关键一年

  随着研发的成果陆续落地,自2017年以来,百济神州已经把企业和人才的布局从研发拓展到推广一线。

  在此之前,百济神州还仅仅是一家专注研发,没有任何销售收入却每年烧钱数亿元人民币的公司,而从去年开始,百济神州开始了从研发向临床试验以及生产、销售的战略性迈进。

  这得益于各种合作的顺利开展。2017年7月宣布与生物制药龙头新基公司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在实体肿瘤领域推进PD-1抑制剂BGB-A317项目。2017年9月双方宣布启动在肿瘤领域的全球战略性合作,涉及金额总计13.93亿美元的合作进入运营阶段。7月合作宣布后,公司股价连续几天大涨,涨幅超50%以上,同时9月股价进入极速上涨模式。

  与此同时,百济神州接手了新基公司在中国的商业化团队,拥有新基公司在中国获批产品的独家授权,包括ABRAXANE®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瑞复美(来那度胺)和维达莎。至此,百济神州不仅拥有了终端销售产品,还为内部开发产品未来在中国的商业化做好准备。

  进入2018年,离百济神州未来的重磅药物的上市又进了一步。2018年1月,百济神州宣布了和一家美国在研抗肿瘤药企MiratiTherapeutics的合作,获得了该公司Sitravatinib(一款在研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日本之外的亚洲权利,以及澳洲和新西兰的权利。它的主要适应症是肺癌,可与百济神州现有的PD-1实现联合用药。

  与此同时,百济神州也与一些世界顶级的代生产公司进行合作,以此来保证药物的质量。2018年1月9日,百济神州与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就百济神州的在研PD-1抗体tislelizumab签署了一项商业供应协议。作为百济神州和勃林格殷格翰探索实践“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一部分,tislelizumab将在位于上海的世界一流的勃林格殷格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进行生产。

  未来新药上市必将加速,这一切对于百济神州来说,进一步调整架构,布局未来的市场推广是当务之急。

  每年烧钱数亿却仍能盈利!高瓴、中信赚大了

  每家创新药企成功背后,都会夹杂血与泪的故事,百济神州也不例外。

  2010年百济神州刚成立时,两位创始人全球跑着找投资人,没人敢投中国创新药,只有美国默沙东注资的2000万美元。新药研发的高成本、高风险让很多药物研发企业中途不得不以放弃告终,2000万美元很快也随着初始几个研发项目的失败而打了水漂,企业只能到处靠借钱渡过难关,但一直没有轻言放弃。

  2013年与默克公司的两项合作让百济神州名声大噪。百济神州将旗下小分子药物BGB-283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开发权益以2.33亿美元的价格许可给了默克雪兰诺公司,而后又以相近的价格将另一款肿瘤创新药BGB-290(PARP抑制剂)的中国以外市场开发权益转让给默克雪兰诺。这两项合作也开创了跨国药企与中国本土企业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合作之路。

  这让百济神州有了信心,通过转让在研产品的开发权益来获得资金或许是个可行的路子。此后百济神州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一路高歌猛进。

  2014年11月,百济神州完成7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5年4月,百济神州完成9700万美元的A-2轮融资。两轮融资中高瓴资本都是领投方,中信产业基金跟投。

  2016年2月,百济神州在纳斯达克IPO,募资规模1.82亿美元;2016年11月,百济神州以公开发售的方式,募集资金2.12亿美元;2017年8月,百济神州公开募集1.9亿美元;2018年1月,百济神州再次公开募集8亿美元,资方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科恩以及Leerink Partners,这是过去5年中全球生物医药公司募资金额的第三高。

  包括本次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在内,成立8年来百济神州在一、二级市场上已募集资金达20亿美元。作为最早投资方,高瓴资本是百济神州最大的机构投资者,预计香港二次上市后,高瓴资本将赚得盆满钵满。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Rica,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807/43418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