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共享单车第一桩并购案告吹!VC/PE开始焦虑:退出路径没想好,谁来接盘?

如今市场似乎觉得,如果不撕起来,故事就不够激动人心,估值就炒不上去,接盘侠就进不来。经过炒作,有大佬站台加持,有BAT的入场,投资的逻辑似乎就正确了。
2017-06-23 15:59 · 投资界  刘全 王珑娟   
   

  疯狂了一年的共享单车,似乎走到了拐点。

  6月23日一大早便有传言,共享单车诞生了并购第一案,摩拜收了由你单车。随即,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从摩拜方面得到回应:“该报道不准确。”

  未有并购,情意在。值得注意的是由你单车的两轮投资方都是摩拜。2016年10月曾获摩拜500万元投资,并以摩拜校园子品牌的身份深耕校园市场;今年4月24日,由你单车宣布获得摩拜1亿元A轮融资。

  而另一边,只活了90天的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在日前复盘的时候说出了一个细节,“我们也去找过ofo,希望被并购,但他们没意向。”

  玩家多不可怕,让人心惊的是共享单车大战中的小玩家们,似乎连被收购的价值都没有了。

共享单车第一桩并购案告吹!VC/PE开始焦虑:退出路径没想好,谁来接盘?

  高门槛的下半场

  摩拜最新融资6亿美元;

  悟空单车正式退出战场;

  朱啸虎:“性价比最优的方案就是好方案”VS马化腾:“不是智能机只是功能机”;

  ofo上调99元押金至199;

  ......

  “下一步首先是清场,把小的公司全部清掉,和以前打车差不多,最后留下两个PK。在未来的几个月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单车项目自己关掉。”

  共享单车在资本一次次“清场”中进入下半场。截止到目前,摩拜8轮融资,其中包括股权和战略投资,总金额超10亿美元,估值30亿美元左右;ofo小黄车9轮融资下来,总金额6.5亿美元左右,估值超20亿美元。但如此大额的融资下,估值似乎有点低,那么创始团队股权又被稀释的还剩下多少呢?

  头部效应太可怕。据DCCI 2017年6月份发布的《中国共享单车13城市用户研究报告》显示,在常用共享单车整体活跃用户中,ofo活跃用户份额占比为39.8%,摩拜活跃用户份额占比为36.4%,远超其他平台。在市场认知度方面,ofo以80.7%的市场认知度位居行业第一位置,摩拜的市场认知度为74.5%。

  ofo背后站着滴滴、蚂蚁金服,为其带来的价值更偏重场景打通和模式创新,ofo则为对方带来稳定的用户数和支付量;摩拜背后则有腾讯、富士康,侧重的则是科技创新、流量获取与产能提高。

  橙黄之争在某一程度上,上升到了背后的投资方之争,而在朱啸虎和马化腾围绕“智能高低程度”的互怼中也能对下半场略窥一二。

  1、数据之争。共享单车属于智能出行,可以掌握用户出行时间、出行轨迹等数据,而这些数据对于交通系统、大健康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譬如滴滴通过ofo出行数据与自身用户出行数据进行打通,为用户提供公交与ofo的最佳接驳方案;

  2、支付场景、线下之争。ofo接入了支付宝,摩拜接入了微信。之所以有人评价橙黄之争是AT之争,是因为涉及到了支付。线下支付一直都是阿里与腾讯的战场,而月活千万级别的共享单车,则是最佳的线下支付场景。培养了用户线下支付习惯,进而掌握到用户更多的消费数据;

  3、征信价值。实名制的使用,和单车自带的GPS导航,和“摩拜猎人”等一系列的维护措施,将违规数据提交给芝麻信用以及相关征信部门,直接有助于完善征信建设;

  4、物联网,信息经济。譬如搭载的“北斗+GPS+格洛纳斯”三模卫星定位芯片和物联网通信芯片,摩拜号称已建成全球第一大移动物联网系统。ofo则宣布将上线其与华为、中国电信共同研发的新一代NB-IoT物联网智能锁;

  5、盈利模式探索。下半场无论如何都逃不过盈利、商业模式。当下单车们的盈利包括用户付费、广告、沉淀资金。但逐渐和线下场景结合后还能有更多玩法,也能试水电商。

  单车是前端入口,巨头押注的不是单车,而是背后的大数据、支付场景,是物联网以及新移动生活方式的构建。这场战争中,并不是只要有单车就足够了,这里有腾讯“连接一切”的目标,有阿里支付、新零售的野心。

  

  投资人心疼:啥时才能结束战争?

  烧了那么多钱,当时抢着“入局”的投资人渐渐焦虑了起来,甚至有点心疼:到底啥时才能结束战争?

  早在去年9月,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朱啸虎认为在当前中国互联网活下来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成本低。“成本低是王道,我们认为,90天共享单车的战争就会结束。”彼时,ofo刚完成滴滴的数千万美元融资,朱啸虎觉得有滴滴的加入,ofo已经胜券在握。

  然而,90天过去了,ofo没能消灭对手,如今9个月过去了,共享单车厮杀依旧。

  今年6月16日,摩拜宣布获得腾讯领投的E轮融资6亿美元,作为ofo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彻底改口了,称目前摩拜和ofo没考虑合并,“合并要看资本对效率的忍受力,现在资本太疯狂,所以还要再看几个月,看有没有变局的机会出来。”

  虽然误判了共享单车形势,但朱啸虎仍坚信洗牌越来越快。譬如预估共享充电宝“大战”半年变会结束,而证据就在历史上。

  “历史总是类似的,从直播大战、单车大战、打车大战等来看,资本对行业的加速效益已经越来越快,行业洗牌越来越快。”朱啸虎认为以前行业需要经过三四年才能洗牌成功,而现在共享单车领域的洗牌可能只需要一年左右时间。充电宝则更快,可能在半年内格局就会逐步固化。

  “以小电科技为例,我们3月12日开始推共享充电宝,截至今天已经有 33 个城市在运营,而到下个月,我们可能会在140多个城市运营。”小电科技创始人唐永波如此举例声援朱啸虎资本加速越来越快的观点。同时唐永波还表示小电有可能成为共享充电宝大战的“开枪第一人” ,“从本月20日开始,我们将联合微信小程序推出1分钱充电,所有人通过微信支付和微信小程序可以使用1分钱充电。”

  “估值太高了,实在下不去手”

  事实上,在共享经济大火的当下,深圳一线的本土创投机构鲜少出手。同创伟业投资总监胡庆平直言,摆在台面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些项目价格都比较贵,“实在下不去手”。“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目前进入这个领域的大多是外资机构的美元基金,老牌的机构基本都没进。这是因为人民币基金背后有LP的种种限制,包括盈利要求等。”

  胡庆平的态度算是很委婉了,在投资界接触的数家机构中,不少投资人难掩不满,认为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现在估值堪称天价,令人咋舌。“一块小小的充电宝,才干了一年估值轻松超10亿,这简直是在抢钱,这让勤勤勉勉干了一辈子的实业企业家情何以堪!”

  胡庆平坦言,现在共享经济之所以这么火,资本鼓吹的成分更多。“从同创伟业的角度出发,首先看利润,如果没有盈利的话,是需要思考的”。这正戳中了目前绝大部分共享项目的“软肋”:非但没有盈利,而且还在烧钱,大把地烧钱。

  但这些带着明星光环的“共享”企业并不担心,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一语道出真相:烧钱不是问题,关键是烧钱要烧出新的故事,烧得噼里啪啦弄出动静,让人看得意乱情迷、蠢蠢欲动。

  好比摩拜和ofo投资方在朋友圈“互怼”,如今市场似乎觉得,如果不撕起来,故事就不够激动人心,估值就炒不上去,接盘侠就进不来。经过炒作,有硅谷的风口吹着,有大佬站台加持、有BAT的入场,投资的逻辑似乎就正确了。

  如你所见,一些创业似乎成了资本游戏,每个人都在等人接盘,也深信有人接盘。

  谁来接盘?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火了一波又一波,但似乎从来没人戳破这个问题:退出路径在哪?

  理论上说,一个创投项目完整的投资基本路径是:种子—天使投资—VC—PE—IPO(或并购)。随着用户数增长、营收及利润的逐步实现,每一轮新的融资,早先一轮的投资人都要求合理的投资增值倍数退出,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下家。

  但从共享单车到充电宝,天价的估值让退出走上了“歪路”。上周,摩拜完成6亿美元融资时,就有自媒体梳理了这样的一条“退出路径”:疯狂地烧钱——最快速度挤死所有对手——垄断市场——自拍自卖,短期内疯狂推高估值——引诱市场买单。

  共享领域一味“疯投”,但退出路径迷雾重重,投资人迫切呼唤回归价值投资。

  如果说过去资本市场上的成功是围绕着怎样造风口、追风口,那么如今已经出现一些这样投资管理人:他们开始更多考虑社会成就,考虑生态环境,考虑如何通过帮助客户成功而获取基金投资上的成功,这是一种资本市场价值观。正如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所言,“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才是创投基金的本质所在。”

  “今天的热点不一定是明天的爆点。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更多应该选择稳定的方向,扎扎实实做好场景。最后,大家要注意价值回归,因为所有的估值最后都是以业绩为导向的,需要核算的。”胡庆平提醒。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全 王珑娟,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706/20170623415866.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