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影视投资 是不是一场高调的冒险?

虽然“电影+互联网+金融”这种模式的创新为互联网金融产业打开了另一个窗口,但成功的平台只占少数,大部分影视众筹平台运营都较为艰难,整体融资规模不大。相比影视众筹,影视基金以更为专业的视角投资,是投资者可以重点考虑的文化产业投资方式。
2016-04-01 08:32 · 投资界综合     
   

 影视投资 是不是一场高调的冒险?

 2016年两会圆满收官,会上表决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伴随政策大力扶持的同时,投创圈也热闹非凡,先是《美人鱼》创造了19天破30亿的票房神话,后是任泉宣布息影专注投资,如果非要梳理在过去的几年内资本最关注的领域,除了O2O、互联网金融,恐怕也就非影视行业莫属了。

  近期德勤发布的《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前瞻》报告显示,文化娱乐产业2015年总体规模将达到4500亿元,在2020年更有望达到一万亿元。私募基金和创投机构也在逐步成立影视基金,初步统计,以影视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私募基金已有近30只,总规模数百亿。

  此外,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电影圈金融资本玩法不断创新,权益类*概念站上风口。回首2015年,一部票房近10亿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让最初参与*的投资人尝到了甜头,《大圣归来》的*成功让影视圈内很多缺少资金但凡有好的创意和剧本的项目看到了一丝希望,他们就试图复制《大圣归来》的成功案例。与此同时,此后各大互联网*平台均上线文娱项目*产品,投资门槛从1000元至数万元不等。

  影视*热闹背后仍藏隐忧

  根据《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统计显示,尽管影视*融资额度已经突破了亿元大关,但是国内真正进行影视*的平台却很少,真正从事垂直性的影视*平台则少之又少,更多充当的是平台方作用,并不介入后期的制作、发行。近来因票房注水事件身陷舆论漩涡的《叶问3》,据相关媒体刊载,在电影上映之前投资方已把其打包成多个票房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平台、理财公司、P2P平台等进行融资。

  此外,权益难以等同于收益。不少以接触明星、剧组探班、获得观影优惠的增值权益,成为影视投资备受普通投资者关注的另一大原因,这类增值型或奖励型的权益,很难保证所有的权益都能够兑现,而且这些权益无法和用户实际收益划等号。

  目前的*平台还是以小额*为主,比较大额的*项目还比较少。根据报告显示,2015年,84.12%的影视项目*额度都在20万元以下。参与影视*的融资额度较小说明投资者对于*依然抱有侥幸心理,并不将影视*看做是一种投资手段,而是看做一种兴趣或者是对于某个明星、某部电影的偏爱。因此,这种*只能被看作*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影视*市场乃至整个国内*市场上的大额*都亟待发展。

  投资归根到底还是件理性的事

  文化产业投资中,文娱类项目仍有一定投资风险,明星的人气、突发事件的影响和市场是否买账存在不确定性。虽然“电影+互联网+金融”这种模式的创新为互联网金融产业打开了另一个窗口,但成功的平台只占少数,大部分影视*平台运营都较为艰难,整体融资规模不大。相比影视*,影视基金以更为专业的视角投资,是投资者可以重点考虑的文化产业投资方式。

  就影视投资的风险问题,长富星汇影视基金的主要负责人、长富汇银基金副总裁刘颖卓指出,“我们的工作核心是资产配置。公司要综合考虑影片的类型、核心团队成员、制作流程、影片受众市场以及上映档期等多项评估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严格的投资分析和判断,充分分散投资风险。必须始终坚持对投资人负责为原则,选择优质的交易对手,选取一揽子标的项目,定制出相应的资产配置策略。”

  此外,按照金融的操作经验,可以规避的风险就是投资风险,核心理念就是“打组合拳”,比如进行多项目多阶段投资,或与其他投资者联合投资、复合式股权投资等。这方面可借鉴好莱坞已成熟的“拼盘投资”制度。所谓拼盘投资,就是由银行或投资公司建立一笔专项基金,固定投入某个制作机构,投资对象是其未来产出10-30部电影。至于具体选择哪些作品打包,则看双方实力及谈判强势与否。

  作为一家有具备优异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的私募基金领军企业,长富汇银基金紧抓投资热点进军影视文化产业,加速布局多元化。不同于业内普遍采用的投资影视公司或是投资单个项目,长富汇银成立的影视基金,投资的是影视剧组合,目前已成功发行长富星汇影视系列基金,投资了《翡翠恋人》(《克拉恋人》姊妹篇)和2016年春节档票房火爆的《澳门风云3》等影视项目。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