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陈永正转身做PE:回中国工作很幸运 执行VS决策

“1993年我刚来北京时,公司就在那里。”陈永正从国贸大厦的办公室窗户往外指去,17年前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离现在的办公地点也仅有百米之遥,而他本人的身份却发生了很大转变。
2011-02-11 10:14 · 英才杂志  王颖    
   

  “1993年我刚来北京时,公司就在那里。”陈永正从国贸大厦的办公室窗户往外指去,17年前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离现在的办公地点也仅有百米之遥,而他本人的身份却发生了很大转变。

  在历经摩托罗拉、微软、NBA三家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裁之后,陈永正在47岁这一年选择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职业路径——去做PE(私募股权投资),成为德福资本合伙人。见到他时,他刚搬进新办公室两个星期。

  陈永正告诉《英才》记者,两个原因让他做出这个选择:*,PE在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未来将是PE而不像现在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第二,德福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李振福原来是诺华的中国区总裁,相似的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的背景使他们一拍即合。

  在正略钧策管理咨询CEO丛寰宦看来,从跨国公司吸引人才的角度,其在国内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00年前,由于他们丰厚的待遇和独有资源等,优秀人才选择“无条件的进入”;2000—2005年,由于国内一些民企快速发展,也加入到挖人才的行列,处于“有条件的进入”;2005年到现在,则处于有条件退出阶段。

  当跨国公司失去了“超国民待遇”,他们对人才的吸引力也随之降低吗?像陈永正这样一批早期的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他们遇到了怎样的职业瓶颈,会向哪些方向进行突破?民企在吸引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时,又有哪些劣势?

  执行VS决策

  “同样在跨国公司里,能够回中国工作,其实是很幸运的。”陈永正说,海归派如果留在美国总部,肯定没有在国内市场的机会多,因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使得职业经理人在这里遇到的天花板反而不低。

  过去许多年,这些高管们更多的是在跨国公司间跳来跳去。像2010年4月,原高通大中华区总裁孟樸加入摩托罗拉,原摩托罗拉中国区董事长高瑞彬又在五个月后跳槽到惠普。

  不过,即使顶着全球副总裁的头衔,由于它毕竟只是一个区域的负责人,更多的只是一个执行者。原惠普中国区总裁孙振耀认为,企业的一把手需要具备四项素质:管理、运营、策略、资本,而在跨国公司里每天只是做管理和运营,在策略和资本方面却没有机会去尝试。

  2007年,孙振耀在惠普工作25年后选择了退休,在51岁这一年去寻找新的职业方向。就在同一年,陈永正从微软跳槽到了NBA。

  “退休”后的最初两三年,孙振耀主要做着管理咨询的工作,给联发科等多家公司做顾问、董事,经过一段过渡期后,他才选择正式出山,成为海辉软件的执行董事长,并在去年7月带领公司成功实现在美国纳斯达克的IPO。

  对孙振耀来说,虽然还是在IT圈里,却实现了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家的转型,就像他曾经对《英才》记者所说,“过去是公司给100元钱,我就要把它发挥到*。可是为什么投100元,而不是90元,那是资源分配的问题,是企业家思考的事情。”

  一脚跨入体育圈的陈永正,虽然从事的行业有很大的转变,工作的性质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份在儿子看来“很酷”的工作依然是“一根蜡烛两头烧”,需要在总部与中国市场间不断地平衡、周旋。

  此后的两三年,NBA每周在国内转播的赛事提高了一倍还多,大大增强NBA在国内的影响力。另一方面,NBA在中国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与CBA(中国篮协)的合并没有实现,这也成为陈永正的一大遗憾,有媒体在其宣布离职时,称“NBA僵局难破”。

  不过,陈永正觉得跨国公司虽然在国内遇到越来越强的竞争态势,但中国市场在全球不断上升的市场份额,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区老大进入全球董事会,这将是一个大的趋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英才杂志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