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专注长期股权投资 君盛投资且行且谨慎

众所周知,2007年巴菲特对当时还在节节上升中的中石油H股进行了大举减持,当时没有人能看懂巴菲特的用意。而随后中国股市的表现,似乎在为巴菲特这一行为作了诠释。对投资者来讲,价值投资才是最重要的。经历了一轮快速发展的股权投资之后,君盛投资回望走过的道路,深感这亦是管理机构自身的立足之本。
2009-06-22 00:00 · 投资界  陈美娟   
   

  众所周知,2007年巴菲特对当时还在节节上升中的中石油H股进行了大举减持,当时没有人能看懂巴菲特的用意。而随后中国股市的表现,似乎在为巴菲特这一行为作了诠释。对投资者来讲,价值投资才是最重要的。经历了一轮快速发展的股权投资之后,君盛投资回望走过的道路,深感这亦是管理机构自身的立足之本。

  回归价值投资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君盛投资预见到大陆A股市场实现全流通以后,H股市场定会回流到A股市场上市。但当时H股市场的境内法人股是不能流通的,所以价格很低,君盛投资看好了这一市场蕴含的庞大交易机会。在发现H股市场的价值洼地的基础上,决定将公司业务定位于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领域。

  据君盛投资总经理廖梓君介绍,君盛投资于2006年-2007年成立了3支信托制基金,到07年底管理的资金市值最高达10多亿元。到2008年这3支基金到期清算,投资回报倍数分别为3.32倍、2.91倍 和1.36倍。目前旗下管理两支基金(4号基金和5号基金),按初始投资额计算,规模达1.8亿元,且均已投资完毕。

  “这两支基金是在投资目标非常明确、法律文件准备齐全的前提下进行募集的。2008年11月份开始募集第5期基金,恰逢前3支基金清算完毕,这3支基金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信任度也得到很大提升,原来的投资者都回过头来继续投资,在项目确立的情况下,资金募集很容易就达到了预期规模。”廖梓君表示,正在管理的这两支基金分别专注于Pre-IPO投资和PE投资,前者主要瞄准金融、资源类的地方性国企(垄断性行业),交易方式主要是通过受让原股东股权交易;后者则定位在当年净利润达3、4千万以上的民营企业,领域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的精密制造和消费类等。

  君盛投资在2006年的时候开始做股权投资,主要瞄准已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在国内的法人股,这些公司都是金融类的公司、国企,对股东资格的要求很严格,对民营资本的限制也很高。如何解决合法的股东身份,君盛投资经内部讨论最终选择了信托制,当时主要的考虑就是信托制募集资金时比有限合伙制、公司制诚信度更高,日常管理和营运、投资过程客观要求更规范,具体操作流程则参照信托公司。

  且行且谨慎

  谈及曾投资过的案例,廖梓君又提起了法人股。“在当时股权分制改革是否能成功、全流通市场何时来到的悬念未解的情况下,对拟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是很不被业界看好的,每一场路演推介会下来,能认可的比例十分之一都不到,”廖梓君感慨地说,“但当时我们坚定了信念,要坚持做下去,而最终市场还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报。”

  2007开始,君盛投资2008年,君盛投资投资了两家企业,分别是农业类和精密设备制造类企业。同时,这也是君盛投资初次试水实业投资和对民营企业的投资。两家企业2008年、2009年一季度财务报表显示,如其上市的话,参照同类规模的上市公司估值,已较期初的投资额有6倍左右的增值。

  在谈到未来PE投资机会时,廖梓君表示“全流通时代的来临,彻底改变20年来的已知的财富积累模式,直接股权投资开启了财富增值和积累的另外一个重要新通道,中国本土的投资者得以借助私募股权投资,分享优秀企业的成长和上市后进入资本市场带来的溢价。而这一切在两三年前还只是国企和外资股权基金的天下,中国境内的个人投资者却投资无门”。

  虽然市场催生庞大的业务机会,但由于这个行业在国内发展时间还太短,国内有经验的专业投资人才极为匮乏。廖梓君介绍自07年底开始,君盛投资一直在抓紧时机引进国际化投资专业人士,至08年底,已引进多名在海外直投机构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目前君盛投资已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市场投资经验的团队:了解世界产业升级及变迁的内涵,有丰富的PE投资阅历和长期的实战经验。“我们需要有专业经验的人士加盟君盛团队,直接引进海外专业人士是提升团队管理实力的重要步骤。”

  对IPO重启和创业版开启的看法,廖梓君说,在下一轮经济周期中,更具活力的民营企业将起到开拓作用,因为在新技术、新消费形态和新生活方式等各个领域,活跃的民企都在不断摸索尝试、进行持续性试错的商业行为,一旦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开创性突破,引导新的消费形态、并确立自身的赢利模式,则能迅速推动新经济的发展,潜移默化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因此,相对应的这类民企的股权投资机会也就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扩张离不开长期的、低成本的资金支持,而贷款、民间融资都是阶段性的,要想迅速发展就需要在不同阶段引入长期的股权投资。而全流通的市场为股权投资带来了很大机遇。

  谈及对未来PE市场的预期,廖梓君用到了两个成语“方兴未艾、波澜壮阔”,机会总会涌现在投资者面前,尤其对成功的中小企业将起到助推作用。新经济背后的隐型之手就是股权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则受全流通和创业板影响,这都是息息相关的。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陈美娟,原文:https://pe.pedaily.cn/200906/2009062278213.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